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历程
来源: 央视新闻
发布日期:2019-09-20

9月18日,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五集和第六集。
其中第五集《壮志凌云》讲述了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历程,谱写出壮志凌云的豪迈篇章。
第五集:《壮志凌云》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即: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
1958年4月,甘肃酒泉开始建设导弹发射基地。
核武器试验基地最后确定在新疆罗布泊。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起爆!”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9时,东风二号核导弹点火升空。
9分14秒后,核弹头在距发射场894公里之外的罗布泊弹着区靶心上空569米的高度爆炸。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搭载下进入太空。
“卫星和伞体分离。”
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个行业、各相关部门,大力协作,攻克难关,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这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