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际核讯  > 福岛核危机冲击全球核电复兴

福岛核危机冲击全球核电复兴

来源: 环球企业家 发布日期:2011-04-21

      全球核电产业又一次站在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严峻考验面前。

      日本福岛核危机爆发后,全球反核浪潮堪比地震过后的海啸,开始动摇这个万亿美元规模的能源产业根基。核电这一被认为最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如今正在各种抗议示威中有逐渐被妖魔化的趋势。

      即便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来自大自然的小概率事件—9级地震引发的强烈海啸摧毁了核电站的电力设备,导致6个核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效而不同程度地失去控制,爆炸和险情层出不穷。

      事故的发生让核电界损失巨大:几天内,福岛核电站的运营商、日本最大的民营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股价重跌了60%;东芝股票则暴挫近20%;日立股票大跌15.5%;通用电气最高跌幅也达4.5%—这三大工业巨头都参与了福岛核电站的建造(六座反应堆中,两座由东芝制造,两座由东芝与通用电气联合制造,一座由日立制造,还有一座由通用电气独立制造)。

      为福岛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法国阿海珐也难以幸免;而东芝控股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2010年10月成立的亚洲区也面临多个订单流产的风险;在产业链上游,全球最大铀矿企业澳大利亚能源资源公司,市值在几天内蒸发掉15亿澳元。

      而东芝-西屋、日立-GE、三菱-阿海珐三大核电集团的竞争格局也可能由此发生细微改变。

      福岛事件引发的核电技术路线之争在于,是否应由第三代核电技术取代福岛所使用的二代技术—西屋公司的AP1000正是三代技术的典型代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原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副组长汤紫德是其支持者,“第三代AP1000反应堆由于采用了"非能动"的安全系统,即便遇到地震和海啸,也不会产生类似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故。”汤紫德对《环球企业家》说,如今中国新建核反应堆采用的主要技术,正是西屋电气的AP1000。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反对者的抨击。“全新的AP1000技术在全球都没有试用者,只有中国敢尝试。”Frost & Sullivan 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对《环球企业家》说,第三代技术仅是在设计上比二代更安全,但由于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得出一定比二代安全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西屋电气一位资深工程师解释,核电系统的复杂程度唯有航天工业可比,它是物理、化学、软件、工程、热力等所有顶尖学科的综合体,一个简单的“小改进”都可能引起呈几何式的连锁反应。“所以核电是极其保守和拒绝变化的行业,现在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不是不能动,而是不敢动。”他补充说,福岛事件给中国的反思并不应当是上马更多三代AP1000技术。

      基于此,三菱-阿海珐或并不是实际上的“受益者”。“一家出事,就是全行业的灾难,这就是核电行业。”美国美复能源公司总经理陈航对《环球企业家》说,经历过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后核电大萧条的陈对此深有感触,“每一次核电事故之后都没有赢家,全行业都要为此埋单。”

      中国一些从事了一辈子核电事业的专家担心,各国政府对核电的重新审视,很可能会让刚刚起步的全球核电复兴之路戛然而止。“1979年的三里岛事故直接导致美国核电业停止发展了20年,福岛是否会让这一历史重演,目前的形势还难以预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西屋电气主任工程师对《环球企业家》说。

      中国角色

      福岛核危机让全球核电复兴遭遇困境,作为此轮复兴潮中最狂热的积极分子,中国对待核电的态度尤其引人关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1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并对现有133个在运行、在建、筹建核电机组进行安全大检      查,涉及资金投入将超千亿元。但与这一规模庞大的核查同时,包括刚卸任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内的数位政府官员皆表示,中国的核电安全性值得信赖,中国不会因一次事故否定核电的重要性。

      基于中国在建的核反应堆已经占到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总数的四成,中国政府的表态让全球核电行业暂缓了一口气。“中国的核电产业走向,将极大影响到全球几大核电巨头公司的业绩增长。”Frost & Sullivan 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昕博士对《环球企业家》说,中国完全废止核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王昕看来,在气候减排和能源安全两个重压下,继续谨慎地选择核电将是中国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成为中国实现清洁能源目标的重要支柱,如果这根支柱倒塌,水电、风电、太阳能在中国的处境又一时难以弥补短板,势必极大影响减排目标实现。

      更重要的是,核电产业对中国而言还有更大的经济意义。据统计,目前国内包括已运营、建设中、筹建中的核电站项目多达43个,累计投资已高达1.8万亿元。核电项目在中国是被地方政府争夺的对象—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既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投资额又巨大,能带动GDP。加之不断提高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国内设备供应商有望分享合计约4100 亿元的核电蛋糕。

      上述原因都让中国暂时无法放弃核电。最新的证明来自中国广东核电集团。3月7日,中广核发起了一项以7.56亿英镑收购铀矿企业Kalahari Minerals的交易,福岛核危机并未使这一交易终止。同时,中广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铀业也在3月25日以借壳维奥集团(01164,HK)的方式正式入驻港股。

      但中国继续发展核电之路仍危机重重。福岛核危机虽然肇始于天灾,但东京电力公司此前便有诸多不良运行记录,这让批评人士担心此次危机有多少是“人祸”造成。从这个角度来看,汤紫德认为中国目前的核电人才数量并不能满足核电高速发展的需要。上述西屋电气工程师指出,核电系统操作的复杂性让操作员的一个判断失误往往会导致一场事故发生,进而演变成为全行业的灾难。

      “实际上外界对中国并不放心,他们知道中国人爱面子,可能出了事故就掩盖,而最终一旦问题爆发,整个行业将为此埋单。”上述工程师说。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坚定的核电战略仍让全球核电行业忐忑不安。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