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刻保安全——防城港核电项目施工现场速写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发布日期:2012-09-12

防城港核电站穹顶承担着第三道屏障保护作用,穹顶焊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有0.1毫米的缝,也会导致第三道屏障安全失效。图为已经焊接好的一期1号机组穹顶吊装现场。记者 黄兴忠 通讯员 黄穗芬/摄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安全善用自然能量发展核电……”进入防城港核电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宣传标语。
9月10日,记者随同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钟洪进踏进防城港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二号机组穹顶拼装施工现场,见证了他们对安全的敬畏与严肃。
20多名焊接工星罗棋布地站在穹顶下,挥洒着汗水全神贯注地焊接,焊工或是躺着、侧着、蹲着施焊,他们用不同的焊接姿势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噼啪啪的焊接声,飞溅的火花和质感强的穹顶钢结构,在光影下轮廓完美地凸显,好一幅雕琢艺术壮美图。
刚焊接完一道焊缝的焊接班班长林军,脱下至少4公斤重的全密闭焊接工作服,像从桑拿房里出来一样。他说:“我们每个焊接工一进入施工现场,就要穿着这套4公斤重的全密闭焊接服,为保证焊缝的连续性,时常连续作业超过两个小时,这对焊工的耐热度要求不亚于在酷暑下暴晒两小时。”
他们正在焊接拼装的穹顶如同核电机组的“锅盖”,是核电站的第三道安全屏障,穹顶下口径37.012米,高11.05米,重量约150吨,用来密封反应堆厂房。这个安全壳,钢衬里外包一层近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理论上它必须承受1架波音737飞机的撞击,所以,穹顶焊接在第三道屏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有0.1毫米的缝,也会导致第三道屏障安全失效。
“为达到最精确安全焊接,要求每一个工人都把它当成一个艺术品来雕琢。”林军说。他带领焊接团队大胆创新,反复实验。通过实验和一次次的挑战,总结出在狭小空间里,创造安全作业面,然后从钢板底部自下而上,以仰、蹲、侧等不同焊接姿势,进行最严密的焊接。看到一次次将设计图纸上的精彩变成现实,并一次性验收合格,林军和他的团队兴奋不已。
穹顶施工只是核电土建施工项目中的一道工序,但他们不管项目大小,工序复杂还是简单,均以百分之百合格来确保核电站安全的理念来对待。防城港核电公司副总经理宫广臣说,不管哪道程序,只有百分之百的合格才能确保安全,只有安全的核电,才能发挥它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百姓才能享受到安全、清洁的核电所带来的好处。
作为我国西部首座核电项目,它在2010年7月30日开工建设。2015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的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带动全社会相关行业总产出增长约142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12.3万个;对环保的贡献更为巨大,相比火电方式发的同等电量,该核电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82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了9.82万公顷森林……
“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核电从施工到投产运营,保证永远万无一失的安全,为此,我们每一道程序都是精雕细刻打磨。”宫广臣最后说。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