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药膏”保障核电站安全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日期:2012-10-30
高分子“药膏”保障核电站安全 复旦研发新型粘接剂避免传热管等因材料腐蚀造成泄漏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的“失效分析专家”杨振国教授团队即将在此次工博会上,展示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粘合剂,专门帮助核电装置关键器件克服在复杂工况环境下外包材料被腐蚀的情况,从而极大地降低由材料腐蚀所造成的有害物质泄漏风险,提高核电站的综合安全系数。
我国秦山核电站三期的两台核电机组配备的热交换器由一家美国公司负责设计制造,设计寿命为40年。但昂贵的洋机器,在秦山实际运行不到3年,传热管就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问题。在现场检查时,杨振国教授发现,国外进口的钛管在中国海洋、气候等工况环境的多种特定因素交互作用下,表面出现了罕见的失效“病症”,首次发现了钛管在35-40℃海水环境中会发生的氢鼓泡、氢脆的失效机制。对此,杨振国教授带领团队提出了针对性“药方”,就是在钛管、钛板上涂敷高分子复合粘接剂,好比给容易“受伤”的传热管“皮肤”涂上了一层保护“药膏”。
据悉,这种高分子复合粘合剂“药膏”的专业名称叫做“多组分多官能团嵌段聚合拼混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与无机粉末,这一材料内部所含的不同组分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保护对象”应对不同的恶劣环境和腐蚀风险。今年,杨振国教授以此次秦山三期换热器传热管失效分析项目为基础,形成相关论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