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他用生命成就“世界高度”

他用生命成就“世界高度”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日期:2013-06-24

  这是一场弥漫悲情的喜庆。填补世界核电工业技术空白的首堆三代核电AP1000上月在溧阳上上电缆集团正式研制成功,而领衔攻克这一难题的首席专家王松明却因劳累过度癌症复发,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50岁。

  正是因为王松明的“拼命三郎”精神,国产自主品牌才站上了核电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王炳华动情地评价,“这是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日前,溧阳市委作出向王松明学习的决定,让勇于挑战、敢于担当、忠诚敬业的“王松明精神”成为溧阳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驱动力。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的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竟是一名高考落榜生。30年来,为了钻研业务,王松明经常是揪着一个小问题,加班到深夜。电缆材料配方测试,是研制符合不同要求材料的重要途径,电缆工程师一辈子如没做过数千次配方测试,就不算合格。王松明曾创造过一天27次配方测试的记录,每次配方试验一般不少于15分钟。这种执着让他敢于挑战世界级技术难题,完成了我国首批核电站核岛内电缆、辽宁号航母关键电缆、磁浮列车长定子电缆等重大课题的研发制造,为我国核电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0年底,国家核电工程向国际展开世界首堆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研发和制造的招标,甚至连美国的中标公司都在分析技术难度和风险后知难而退。

  内行人知道,三代壳内核电缆研发有三难:其一,技术要求高。该项技术标准是美国西屋公司制定的“美国标准”,国际上尚无成熟的材料制造技术;其二,电缆要求使用寿命长。三代核电要求正常使用60年(二代只要求40年),最残酷的试验要在高温、高压、高辐射下进行;其三,沟通难度大。一些技术指标的变化需要随时和技术提供方沟通协调,还要克服语言沟通、术语解释等障碍。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把希望寄托于“上上”,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却犹豫了:由于长期精力透支,王松明患上了胃底贲门癌,切除了2/3的胃,如今要攻克国际顶级难题,他的身体是否支撑得了?王松明却主动请缨,“我有七成把握!借这个机会拼一下,就等于为国家摘得了核电缆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层层重压之下,王松明挂帅的研发团队每天早上召开专项例会,晚上挑灯夜战。在产品试制中,最多的一种产品连续试制30多次,有些关键指标一系列试验就要几个月……王松明每天加班到深夜两三点成为常态,经常奔波于北京、上海、深圳做试验,亲人和同事们担心他因身体透支而旧病复发,劝他别那么拼命,可王松明淡淡地说:“时间不等人,不拼怎么行。”

  因为过度劳累,王松明胃癌复发,癌细胞已开始转移,需要立即手术。为了研发事业,他将手术日期一再推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手术效果很不理想。但病魔没有击垮王松明的意志,王松明的意志却击垮了科技难题。仅耗时1年多,就攻克了三代壳内核电缆核心技术难关,打破了当时业内普遍认为光做试验至少要两年的定论。

  预感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王松明,请求医生让他再回工厂、车间看最后一眼。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医生把插着氧气瓶和挂着点滴的王松明从中巴车上搀扶下来。虽然极度虚弱,但王松明还是西装领带做人和做事一样,他永远都是那样认真和执着。眼前的一幕,让王松明热泪盈眶:公司全员列队等候,迎接他回家。他坦然地对同事们说,“本来想亲眼看到产品正式交付,现在看来是等不到了,后续完善工作就拜托你们了……”

  不久,年仅50岁的王松明永远合上了疲惫的双眼而这一天,距世界首堆AP1000壳内电缆正式交付,仅差7个多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一位资深专家这样评价王松明,“中国如果编写核级电缆发展史,缺少了"王松明"三个字,将是不完整的。中国制造的成功,终于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