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揭秘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出路

揭秘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出路

来源: 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3-10-09

      2013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内地近690万大学生汇入就业洪流,各学科的毕业生穿梭其中,以求觅得理想工作,但限于“僧多粥少”大都向现实低头。但对于内地核工业专业毕业生来说,超过97%的就业率使得他们能够傲视同侪。大公报记者近日特意走访曾在上世纪还属于国家高度机密、戒备森严、鲜为人知的涉核单位——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现併入湖南衡阳南华大学),解密内地核工业人才培养和出路的神秘面纱。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内地高校涉核专业几乎全部被“关停併转”,一度导致核工业人才断层的现象。据南华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邹树梁介绍,从2003年开始,中央政府对发展核能的政策由“适度发展”过渡到“积极发展”,这简单两个字的改变,令曾一度低迷的中国核工业迎来春天,核专业报考热亦迅速升温。

      核专业一度“关停併转”

      据南华大学招生处数据,该校2013年核专业学生就业率在97%以上,半数核专业甚至达100%。相对于内地大学其他专业毕业生年年喊找工作难,核类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则年年看涨,已成为内地人才市场最为紧俏的生源之一。邹树梁介绍,内地目前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设核类专业。

      邹树梁透露,在核工业低迷前期,中国核工业专业在本科基础层培养基本断线,核类毕业生当时无人问津。不过,在内地核类毕业生遭哄抢的同时,邹树梁担忧称,一些完全没有核背景的高校盲目设置核类专业,甚至有个别高校在大四才临时将专业改换成核专业。内地核工业人才培养在经歷一路坎坷低迷之后才恢復元气,切忌受市场“捧杀”。

      进涉核机构 曾须根正苗红

      20世纪60至70年代,进入涉核机构须通过苛刻的政治审查,翻查祖宗三代、确定根正苗红才可获准的。如今已没有这一重关卡,内地理工科学生只要成绩优异,均可报读核专业。

      与内地其他理工大学以及其他专业不同,南华大学核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非常“另类”。该校为此量身打造了一套特殊的本科培养模式:两年校内基础教学、一年核专业学习,重点是最后一年在校外核工业或核军工业基地进行“特训”。邹树梁透露,因涉核领域的特殊性,该院研究生、博士生还必须无条件接受国家机密意识培训。

      今年毕业的关晋涛就读于南华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现于上海国家核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目前主要是进行核电技术调试。他说,现在公司採用的都是国家第三代核电技术,刚刚参加工作薪金不定,但是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同样是今年毕业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研究生汤冠军,还未毕业便有多家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现在他就职于上海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主要负责华东六省一市的核电站、监督站的监管工作。至于在薪酬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在採访中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具体收入,只是低调地说收入比较高。

      缺人才成铀开採“拦路虎”

      邹树梁说,随着中国核电站已开始批量建设,两类涉核人才匮乏问题凸显严重。其一是铀矿开採人才,因铀矿开採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滩、边远山区作业,不少毕业生不愿去。加之歷史政策的原因,铀矿开採人才匮乏,并已成为阻碍铀矿开採业发展的一隻“拦路虎”。目前,国家庞大的铀原料需求仍然依赖进口,并时常遭遇国际铀矿卖家围猎大肆抬价。其二是核工业设备製造高素质技术人才。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