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 为粤第二个核电基地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4-03-28
26日上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阳江核电有限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阳江核电1号机组已于25日完成168小时示范运行,具备商业运行条件,今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阳江核电也由此成为我国大陆第六个、广东省内继大亚湾核电基地第二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基地,也是粤西地区首个核电项目。
阳江核电可拉动3000亿元投资
据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殷雄介绍,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核准阳江核电基地采用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建设6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50万千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的9.2%,这在中国核电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除已商运的1号机组外,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正在准备热试,3号机组已进入了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4、5、6号机组处于土建阶段。目前,阳江核电站工程建设整体安全质量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处于受控状态。
殷雄说:“阳江核电项目全部建成以后,预计可拉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相关产业投资。在六台机组整个运营期间,预计缴纳国税1550亿元,缴纳地税117亿元。以2020年为例,届时将缴纳增值税28亿元,所得税6亿元,城建税等地方税费3.5亿元。”阳江核电产生的环境效益更是可观,6台机组年发电量48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煤电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5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盖房382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3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24万吨,相当于造林10万公顷,“简单的例子就是,阳江核电的发电量,相当于需要每列载煤量1万吨的火车30列每天驶入阳江。”
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奠定基础
“阳江核电站是我国核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经典样本。” 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胡光耀表示,在阳江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中广核以科技创新驱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持续升级,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比率达到了83%,华龙一号则已完成了前部初步设计和设备选型,正等待国家批复建立示范项目。
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夏林泉介绍,阳江核电基地1、2号机组采用了我国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3、4号机组在CPR1000基础上进行了25项技术改进,形成了CPR1000+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5、6号机组则在CPR1000+技术基础上进一步采用31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了具备三代核电主要安全技术特征的ACPR1000技术。“目前,中广核建立了目前国内专业设置最全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团队,完成了核电技术由自主品牌向自主知识产权的升级”,夏林泉说,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方面保障了华龙一号研发进程的顺利推进,提高了中国核电“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纵深防御确保运营安全
据胡光耀介绍,中广核目前商运的机组数量已经达到9台,装机容量达到941万千瓦,占我国大陆在运机组的59%;在建机组数量1台,总装机总量1772万千瓦,占我国大陆在建核电总装机的54%。除了阳江核电1号机组外,红沿河2号、3号机组,宁德2号机组以及阳江核电的2号机组预计也将在年底并网发电。
殷雄表示,对于核电站来说,“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核电企业的首要责任。为了确保核安全,必须建立纵深防御的核安全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法律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阳江核电要告诉公众的是:核电的安全保障是能够做到的,核电的技术进步是逐渐实现的,现有的核电堆型是足够安全的,核电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