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聚焦核电  > 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科学家斩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科学家斩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来源:中广核集团 发布日期:2015-11-11

  当地时间8号晚,2016年“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此次共有来自中国、日本和加拿大3国的5个团队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其中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该奖项,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突破奖于2012年开始颁发,以奖励在生命科学、数学和基础物理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士。

王贻芳:“幽灵粒子”捕捉者

  本次颁奖仪式上,王贻芳和他的团队以对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研究获得突破奖,整个团队为此努力了10年之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中微子研究方面的历程。
  中微子共有3种类型,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现象称为“中微子振荡”。在理论模型中,中微子应当有三种振荡模式。其中两种模式已经被国外科学家实验证实,其发现者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就在此时,王贻芳所带领的团队,开始了新的研究。

(王贻芳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现场)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在王贻芳的带领下,中国主导、中美两国合作的团队,在大亚湾核电站核反应堆300米外的地下,建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微子实验室,同时期,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的多个实验室也在开展同一个课题的研究,一场有关中微子的竞赛悄然展开。2012年3月8号,王贻芳和他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先测得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也就是θ13。
  大亚湾实验室的发现,使得人类对中微子振荡模式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是中微子研究的一大突破。
  王贻芳的团队目前正在广东江门筹建一个新的中微子探测器,将会在地下700米建成一个相当于10几层楼高的试验大厅,主要目标是解决国际中微子研究领域下一个热点和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顺序。
  

  拓展阅读: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位于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为中广核与中科院合作开展的世界级物理研究项目。大亚湾合作组由来自世界上七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位科学家组成,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六个反应堆附近建造了八个探测器并放置在三个地下水池中。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