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发展建设升级考量中国装备制造业
来源:世界能源金融网 发布日期:2009-05-10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两次严重事故,使全球核能发展势头急剧跌落。但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影响下,世界核电在沉寂多年后,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复苏。
特别是近几年,核电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美国计划在2020年增加6000万kW的装机容量;日本计划到2014年要增加10台机组并网,使核电的份额超过40%;韩国计划2015年核电份额将占46%左右。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建设核电的热潮,印度计划到2020年将核电容量扩充至目前的10倍,巴基斯坦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扩充到800万kW。
而此间,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也在由“适度”转向“积极”。从中央8亿元投资核电、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到5800亿元电力投资计划,再到不久前通过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鼓励核电发展的政策导向清晰可见。
2009年2月17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明确表示,积极发展核电是调整中国能源结构的关键,并提出依靠自主化技术装备来保障今后20~30年核电的发展。
新环境新市场
张国宝在会议上表示,我国将进一步调整核电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在建及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情况看,2020年核电可能实现装机7000万kW、在建3000万kW的目标。对此,张国宝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数字都不准确。但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日前在电力科学发展高层研讨会上透露,调整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的初稿在能源局电力司层面已经形成,近期将上报国务院,初步设想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发电量达到8%,保守估计装机容量将超过7500万kW。
对于此番规划调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核电办公室主任许连义认为有以下原因:“目前,我国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我国政府正努力调整能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例,而风电、光伏发电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大规模的电量需求,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核电,最终形成以火、水、核为支柱的能源结构。目前我国已投产的核电机组容量大约是910万kW,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3%,因此提高核电装机比例是我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了解,目前技术成熟的发电方式除火电、水电外就是核电。虽然近年来,电力行业通过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开发IGCC等技术提高了火电的发电效率、降低了煤炭消耗,但可改善空间有限,水电发展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从经济性和技术性来看,短时间内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因此,当前具有大规模替代能力和前景的只有核电。
核电建设规划的提高为核电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依照行业平均水平,用于核电的总投资额中,将有约50%用于采购与核电相关设备,预计中国核电设备市场到2020年将有3500~4000亿元的容量。
然而,目前对市场容量的预测还只是纸上数字,如何成为一场真正的盛宴,还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国产化制造能力行不行?资金从哪里来?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