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6月7日上午的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批准了日本政府提交的、向印度出口核能技术的《日印核能协定》。预计这一协定将在日印两国完成公文交换手续后,于2017年夏季生效。
分析称,随着协定生效,日本将可以向并未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NPT)的印度转移核材料和技术。
此前,日本东芝公司因在美国的核电业务发生巨额亏损,正在考虑退出美国核电项目。而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至今仍未完全处理完毕。
据介绍,日印协定中规定,日本向印度转移的核材料和技术必须用于和平用途,而且要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察。根据双方约定,如果印度违反宣布暂停核实验等的2008年的外长声明,日本将停止合作。
如果严格按照联合国原子能机构关于世界各国发展核能的要求,此次日印核能协定事实上是对印度保有核的现状进行追认。即承认印度是有核国家。
为了获得印度的核电项目大单,日本安倍政府打了国际核能政策的“擦边球”。
由于电力严重短缺,印度政府计划在2032年之前将核电的发电能力提高至目前的10倍。
去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双方就缔结核能协定达成最终共识,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
日本官方近年来致力于对外出口核电技术,除了努力争取印度核电项目之外,此前还与越南签署了核电站建设合同。
但此后越南方面受经济下行、经费不足,以及受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影响,越南民众出现了反对建设核电站的强大呼声,并最终导致越南政府提出的核电计划,被越南国会于去年11月22日正式终止。
作为建设在东南亚国家的首座核电站,日本政府曾设想将越南核电项目建设成向亚洲国家出口核电的示范业务。
但是越南放弃核电计划的政策抉择,让安倍政府以重大基础设施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战略受挫。
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为解决困扰印度数十年的电力短缺问题,于近年来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引来了国际核电大国相继加入争夺印度核电项目的队伍。
其中美国、法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印度的核电市场争夺战中表现靠前。
去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任内最后一次对印度的访问中,和印度总理莫迪就美国西屋电气(WH)在印度建造核电站一事达成了协议。
根据计划,美国西屋电气将于2030年内在印度新建6座核反应堆。发电量约为600万千瓦,预计投资规模将达200亿美元。
法国也与印度在2016年初达成一致,“将于2017年度在印度西部启动开发计划”,但尚未签署正式合同。
据介绍,印度目前有21座反应堆运行,发电能力达到578万千瓦,居全球第14位。
由于印度于1974年在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核试验,导致印度此后一直被排除在国际核电市场之外。1974年之后,印度仅从俄罗斯进口了2座反应堆,其中1座正在运行。
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发电量的70%依赖于火力发电。印度政府计划大幅提高目前仅占2%的核电比率,在增强发电能力的同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印度核电扩大计划,到2032年增加约40座反应堆,发电能力提高至10倍以上。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评估,印度的核电站新建规模将于2040年仅次于中国。
目前看,比起已经进入印度核电市场的俄罗斯和已经与印度签约的美国、法国,日本的优势并不明显。
(本文由东北亚财经编辑并配图,郭少英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