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叶奇蓁院士:核电建筑要可靠 技术创新不可少

叶奇蓁院士:核电建筑要可靠 技术创新不可少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日期:2018-09-1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叶奇蓁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核电厂建构筑物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价技术交流论坛”上表示,核电厂建筑结构对核电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抗震和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核电厂建设的重点是减少技术上的制约,寻求创新,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做到经济。”

    据业内专家介绍,核电作为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安全要求最苛刻的工程,与普通民用建筑不同,其设计和建造除要求更高的安全性外,还要具备屏蔽功能,一旦发生核事故,能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将核辐射物质封闭在结构内部。而核电厂建构筑物主要分为核岛建筑和常规岛建筑两部分,其中核岛建筑中的反应堆厂房——安全壳,是核电厂的核心建筑。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建设核电,历经近30年发展,目前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我国核电建设的特殊性,多年来引进了多个国家的核电技术,包括法国的M310、加拿大的CANDU6、俄罗斯的WWER、美国AP1000等。同时,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一期核电站、“华龙一号”机组。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由于技术路线不同,堆型多样,我国核电厂相关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建设标准、验收准则均有很大区别,因此针对核电厂建构筑物的长期可靠性和抗震性能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提高安全分析和鉴定评估技术水平,建立安全分析、检测鉴定和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对核电厂建构筑物的安全运行和延寿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竹舟介绍,核电厂内部的设计缺陷、设备故障、人为误操作,外部的火灾、爆炸、飞机坠落、恐怖袭击等人为事件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引发核事故。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核电厂防止商用大飞机撞击也列入了严格的模拟测试中。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更加重视核电站建设的安全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讨会上,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荣华具体介绍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安全壳模型试验。据她介绍,安全壳是整个核电系统中最重要的构筑物,也是全寿期内不可更换的构筑物,对核电厂安全性的监测和评估尤为重要。而“华龙一号”1:4安全壳模型的实验意义在于: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对整套监测系统的研发和验证确保整个安全壳在全寿期内的安全性、将多年来积累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以及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对管理施工进行指导,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周士荣看来,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覆盖核电厂钢结构设计、建造、调试、维护、延寿等全寿期的完整标准体系,在已建核电厂内钢结构的定期安全审查、延寿等相关工作中,也面临诸多难题。对此,我国在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方面需重点发力。

    据了解,2017年7月,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发布《核电厂建构筑物维护及可靠性鉴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今年5月,住建部发布《核电站钢板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今年6月,国家标准《核电厂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将填补了我国核电厂混凝土结构标准体系的空白。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