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田力:“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官僚主义的极致恶果!

田力:“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官僚主义的极致恶果!

来源:厚德田力 发布日期:2019-08-08

    最近,切尔诺贝利的话题又热了起来,因为美国HBO拍了一部五集电视连续剧《切尔诺贝利》。利用周末时间认真看了一遍,心情很是沉重。

    当时,因为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核电站会出事故,尤其是严重的堆芯爆炸事故,所以从现场操作人员到电厂领导们的心理准备和应急措施严重不足。核灾难发生时人们的无助与无奈令人痛心,核电厂厂长、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的自以为是和刚愎自用、核电行业领导的盲目轻信及部分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不仅令观众愤慨,也使得苏联百姓后来对苏联政府和苏共感到失望乃至绝望。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日积月累,就会成为沉疴痼疾,发展到极致,就是重大人祸灾难,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在1986年7月3日的一次前苏联政治局会议上,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等人对切尔诺贝利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时,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戈尔巴乔夫也基本掌握了事故的来龙去脉,而他对于事故中很多人的表现都大为失望。戈尔巴乔夫愤怒的说:“30年里,我们从你们——科学家、专家和部长们——那里听到的是,这里一切都很安全,.....,结果表明部长们和科研中心都毫无控制能力。整个体系都弥漫着奴性、谄媚、宗派主义、打击异己、文过饰非和领导者中的私人和裙带关系。”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苏联这个病入膏肓的官僚体系和官僚主义文化,才是切尔诺贝利悲剧的根源!

    尽管有些评论家认为,美国在这个时候上演这个电视剧,是为了抹黑当年的苏联,捎带着挤兑俄罗斯。但是如果观众阅读了《苏共亡党十年祭》(作者为中国学者)、《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作者是白俄罗斯作家)、《大国的崩溃》(作者是乌克兰裔美国作家)等著作,交叉比较地加以研读,就会发现,当年苏共和苏联政府里面的官僚主义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记录的第一个采访对象——露德米拉,也是《切尔诺贝利》中出现的人物。他的先生瓦西里是第一批冲到核电站救火现场的,他们被告知只是一场普通的火灾,没有任何辐射防护措施,从救灾现场下来,当天晚上立刻被转移到莫斯科第六医院。说到死亡,当天上午十点,摄影师许谢诺克就去世了,是第一个。还有一个人瓦列里被留在碎片里,后来被埋在混凝土里。即使危险如此严重,现场医生却告知家属们是瓦斯中毒,没人提到和辐射有关的事。到了莫斯科,病人和家属才得知是受到了过量的辐射。尽管努力抢救,十四天之后病人还是悲惨死亡。据她回忆,一同乘专机转运到这家医院的28人陆续死去,这些人中除了第一批参与救火的消防队员,还有两位当天在核电厂值班的女士。前苏联官方维持了很多年的官方统计——直接死亡人数31人,说的主要就是这批人。

    官僚主义在事故发生时的第一反应是:厂领导不承认发生堆芯爆炸,向救援人员隐瞒真相,各级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是封锁消息,导致居民疏散撤离严重延缓。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的“五一”大游行照常进行,让更多百姓暴露在核辐射之中。

    官僚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家、不准许科学家揭露核电站设计领域的缺陷,死不承认。动辄就以思想反动、觉悟不高、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利益相威胁。更有甚者,对于持不同政见、甚至只是持不同技术观点的人士,流放、关押、软禁、杀害、残酷迫害时有发生。

    官僚主义的还一个表现,就是为了个人利益、为了职务晋升,不择手段,无视生产安全规定,不懂装懂,不许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更听不进去反对意见,强行赶工期、瞎指挥、乱命令,还想方设法不下书面指令、不留签名、不留痕迹、不想承担任何责任。

    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个人利益之上,一切对上司负责,眼里没有事实、心中没有群众。当危机和灾难不可避免地来临时,首先把严重危机轻描淡写,自己内部再来补救,然后把危机政治化,方便控制與论与媒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瞒多少就瞒多少,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这种一贯的官僚主义事故处理模式,竟然屡屡得逞。

    官僚主义的一个主要技巧是泛政治化,将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乃至常识问题随意上升到政治高度。电视剧里,在这场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次地方官员与电厂领导联席会议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领导对参会者的训示是:“谁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核电站。他今晚会为在场的你们自豪,你们关切人民,这不是我们成立政府的唯一目的吗?人们有时候会忘记,有时候会恐惧,但是我们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信仰,必将得到回报。政府告诉我们这里的情况并不危险,我们要有信心,政府告诉我们不要恐慌,当有人问到与己无关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国家的事留给国家解决。我们要封锁这个城市,不要让人出去,切断电话线,以免传递出错误消息,我们要避免人民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领导的讲话照例获得满堂掌声,再也没有任何其他不同意见和建议。不错,这正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言堂。领导说的,模竖都是对的。不听的后果,可能比灾难本身更严重。

    无论如何,值得怀念和尊敬的,是战斗在一线的普通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一批消防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向事故现场;3名工作人员在辐射水中开闸放水;400名矿工顶着辐射与高温作业;3828名军人前往屋顶将石墨铲除。无论是否获悉真情,他们并不是为了奖金而奉献,而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而自愿履行职责、不惜牺牲。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这次灾难的损失降至最低。由此避免了前苏联乃至欧洲大陆面临更大更严重的灾害。

    《切尔诺贝利》最后一集,负责事故调查、促成重大有益决策、对人类贡献巨大、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科学家Valeri Legasov在法庭上冒死直谏:“只要真相引起不悦,我们就谎话连篇,直到我们忘记那件事。可是它不会消失,依然存在。”

    由于他不想做前苏联政府的应声虫和马屁精,刚正不阿,遭到前苏联政府的闲置和监视。悲愤失望之下,选择在事故发生两周年之际自杀。自杀之前留下了宝贵的、有助于后人了解事故发生及事故处理真相的录音,最后一段很值得我们深思:“科学家都是天真的,我们过于关注对于真相的追寻,却没考虑过,鲜有人想让我们发现真相。但真相就在那里,不管我们是否发现,不管我们选择看与不看。真相不会在乎我们的需求和理想,也不会在乎我们的政府、意识形态或宗教,它会永远在那里等着被发现。这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留给我们的最后礼物。”“我曾经害怕真相的代价,但是现在,我只想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我们每撒下一个谎言,就欠下真理一笔债。而这债务,迟早是要还的 ”。

       引以为戒       

    作为中国核工业业内人士,我们的优势是可以从技术角度、从设计缺陷、从安全生产管理等角度给出事故原因,告诉百姓、政府官员以及反核人士,石墨沸水堆(石墨做慢化剂、水做冷却剂)是第一代核电技术多种堆型中的早期原型堆;机组建成运行两年多以后的安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现场指挥人员为核电运行经验缺乏的非核专业人员,对反应堆低功率运行“氙中毒”特性并不了解,为了将功率从200MW提升到700MW,抽出几乎全部控制棒,造成功率急剧升高,随后赶紧按下紧急停堆按钮,由于控制棒设计缺陷,引发功率瞬间激升,导致堆芯立刻爆炸,炸毁堆芯,碎片从房顶飞出;紧接着氧气、水蒸气与高温石墨继续剧烈反应,导致二次爆炸,彻底炸毁厂房。现场指挥人员事故后甚至无视事实,故意轻描淡写、隐瞒严重情况,接下来各级政府官员继续瞒报虚报漏报,导致事故后果人为放大到可怕的程度。

    到了中国发展核电的时候,无论是国际核工业界,还是国内核工业界,都已经充分借鉴了核电行业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深刻教训,建成的都是配有安全壳保护的第二代、二代半和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在建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安全标准和安全水平更高。绝对不会允许出现切尔诺贝利以及日本福岛(也是第一代核电站)类似的事故。

    中国很快就会成为在运行核电站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中国核工业界能否做到万无一失呢?这是政府、百姓乃至核工业内部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尽管技术设计、建造经验和运行经验上给了核安全以足够的保障,但是从政府、到行业、再到企业,我们对于思想上、管理上的官僚主义倾向和苗头还是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揭露、及时改正。不怕天灾,就怕人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