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日读核史 | 获“两弹一星”勋章的11位核专家 做了哪些贡献?

日读核史 | 获“两弹一星”勋章的11位核专家 做了哪些贡献?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19-09-20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决定授予23位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11位核科技专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群英谱中看端倪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而不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仅有核武器,而没有运载工具,就是“有弹无枪”,形不成有效的国防力量。

    11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核科技专家可以分为三类:

    钱三强是二机部副部长,是核武器研制的高层领导人和组织者;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组织了联合攻关,及时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

    有9位专家是直接在核武器研究院从事组织管理和理论与技术突破的功臣。

    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王淦昌是核武器研制实验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邓稼先领导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朱光亚负责并组织领导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工作。陈能宽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与研究,在较短时间实现了预期效果。周光召在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中,甄别了关键数据的对错,促进了理论设计方案的突破。郭永怀领导和组织了与原子弹、氢弹的力学和结构有关的研究工作。程开甲对核武器内爆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计算,为爆炸威力与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彭桓武是核武器研制理论设计的主要领导人。

    吴自良是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是核武器研制全国大协作的核工业系统外代表,主持了用于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的“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于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应用。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