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广利核公司党史学习实践教育首期培训班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开班。
开班式上,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延兴代表学院对广利核培训班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延安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开国大校郭应春的女婿丁传茂和前副外长余湛之子余敬东两位老师在红色故事会上与大家分享了革命先辈故事,共话党员初心。


土埋忠骨,青山忆英魂。6月9日,学员们来到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追忆丰功伟绩,表达缅怀之情。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北李家洼,安葬着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关向应、张浩、黄奇生、杨松、张思德等“四·八”烈士和延安时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及知名人士,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正中间的汉白玉纪念塔高19.46米,寓意1946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塔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清晨的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广利核公司党员代表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将花篮摆放在烈士纪念塔基座前。大家在花篮前驻足凝视,神情庄重地整理花篮缎带,向烈士纪念塔鞠躬致敬。
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党员们将前往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宝塔山、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等地,通过现场教学、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开展现场实践教育,并辅以《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弘扬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课堂内容学习。
学员感悟:
杨爽:丁传茂老师和余敬东老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分别讲述了他们父母辈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上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荣一生。郭应春老将军去世火化后在骨灰中发现一块弹片,这块弹片在他身体里呆了50年,可想而知给老将军带来了多大的痛楚,但是老将军忍着剧痛,一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苦干大干,令人深感敬佩。“捧着红心而来,带着弹片离去”生动地诠释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新时代生活的我们,远离了战争、贫穷、封建等等,与老一辈比起来幸福得太多了,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的牺牲和付出,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精神,深耕于自己的专业和岗位,做好自己的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刘静波:今天听了郭应春和余湛两位革命先辈的故事让人心情澎湃。他们的一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延安革命精神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作为接过先辈们接力棒的新时代党员,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沿着他们的足迹,谋国家之富强,拼民族之复兴,不辜负新时代赋予我们党员的新使命、新责任,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程启英: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艰苦奋斗,郭应春、余湛、佐伊三位革命先辈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延安精神。试想如果我们出生于战争年代,是否也能有这样坚定的理念,并且有勇气、有决心、有信心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重担,在危难时刻始终坚守初心?站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方向,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够向老红军学习,勇于找自己的原因、革自己的命,为团队成长扫清障碍,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核电发展添砖加瓦。
宋宪均:学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让我了解了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和奋斗历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感到震撼也感受颇深。实事求是,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今天深化改革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组织的领导要有使命感,能为组织着想,与成员鱼水交融,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有力量且持久的队伍。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看敢不敢坚持、会不会坚持,如何让掌握的真理被多数人接受并付诸实施,也是门值得深思的学问。
刘春明: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听老师讲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和严格要求身边人的故事,深受感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普通党员虽然不需要直面枪林弹雨,但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做贡献。在核工业领域,我们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有两弹一艇的伟大功绩,作为后辈我们要不懈努力,为国家核电事业的科技创新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