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思考

核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思考

来源: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发布日期:2022-05-29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四卷)》已完成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发产业先声的智慧文萃,是行业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产业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思想文库。自2021年12月起,协会微信公众号将精选大部分文章与广大读者共享。今天推出的是数字化转型板块文章《核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思考》。


庄火林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首席网络安全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2 年被国防科工委列为“511 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核电工程安装、信息化、网络安全等工作。


担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建设安装调试组组长、第一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供应商评价委员会副主任。


《核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思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干,在核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思考与应用。


1  新时代能源行业转型背景


1.1新时代对能源发展转型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全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提出了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9 月 22 日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明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而核能作为非化石能源的主力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减排承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


1.2核工业是核能开发利用的基础


核工业是核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中核集团,建立起了从天然铀开采、核燃料制造、核电站建设运营、核环保、核技术应用到装备制造的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


1.3核能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核能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选项。中核集团正积极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战略支撑。截至目前,中核集团共有 23 台在役核电机组,6 台在建机组,2020 年全年累计商运发电量 1 539.76 亿千瓦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绿色核能的力量。此外,中核集团正在加速推进核能在供热、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同位素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在太空、深海、海岛等特殊场景中,核能还具有清洁高效、可持续性强、多形式供能等独特优势。


1.4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将数字经济部分单独列为一篇,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部分。《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5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各领域融合渗透


当今世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呈现融合渗透,并催生传统行业寻求新变革,培育发展新业态。能源互联网、无人工厂等新模式不断孕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加速兴起,推动着时代转型、生产关系变革、生产方式再造、经济结构重组。


2  核能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2.1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核能行业的融合渗透,为核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将推动企业实现生产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和业态转变,在核电工程研发设计、核燃料元件智能制造、关键设备制造、智慧核电等领域不断形成新业态,推动核工业更安全、更经济、更可靠、更先进、更多样的高质量发展。


2.2数字化转型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企业可以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

决方案、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五个方面系统化、体系化地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并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全方位牵引转型活动,持续建设、运行和优化新型能力, 从而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


2.3数字化转型方向


核能行业应重点把握科技融合创新、生产运营智能以及产业生态协同三大转型方向。一是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行技术、制造技术、建造技术等的渗透和融合,实现核领域原始创新、颠覆性科技创新。二是推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实现现场全过程自动感知和自适应优化决策,建成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三是推动核能行业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和共享,实现业务协同,培育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


2.4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部分实践


2.4.1科技融合创新


核安全级 DCS 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守护反应堆安全的重要使命。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核安全级 DCS 龙鳞系统已经通过了最高等级的功能安全认证,部分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面向核电站、研究堆、小堆、动力堆等多种反应堆的控制。


由中核集团发起,联合国内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联盟,整合了各方优势资源,建立了符合核工业特色的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发应用体系,已在核设备检查、维修、应急、退役和后处理等方面开展研发应用工作。


已建立国内首个针对核电关键设备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群堆状态下的反应堆关键设备的远程可视化智能诊断。


已开展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反应堆智能化应用研究。


2.4.2生产运营智能化


地浸采铀是天然铀开采的先进技术,不同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通过溶浸液与矿物的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溶解矿石中的铀,不使矿石产生位移,集开采、冶炼于一体的铀矿开采方法。中核集团大部分地浸铀矿山实现了水冶厂全自动和井场无人值守,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在巴彦乌拉铀矿建成的生产调度中心,实现了一人调控全厂。


核燃料作为核电的“粮食”,其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纯化转化、铀浓缩和元件制造。中核集团完成了多个生产单元的自动化改进,开展了视觉识别与在线检验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在铀浓缩供取料、芯块制备、燃料棒库房等工序开展了

(AGV)自动转运、智能立体库建设和应用,降低了各岗位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核电是核能利用的主要方式,设备可靠性对核电站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中核集团研发的核电设备可靠性系统,为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提供了集智能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为一体的流程与方法,实现了用数据洞察引领管理突破,用智能分析刷新技术壁垒,为中核集团各电厂全面掌控机组系统、设备管理成效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手段,该系统管理的设备有 160 多万台,为 1 000 多个系统进行评价,每天会产生15 亿条以上的数据流量。


核电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建造工期长、现场环境繁杂等特点。利用“互联网 + 大数据”模式建设的工程安全生产协同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掌握各核电项目现场的施工情况,实现安全生产监督、指挥、调度远程实时在线,对各类安全隐患自动预警,全面提升了项目安全生产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2.4.3产业生态协同


“十三五”期间,中核集团启动了数字铀矿山、核燃料智能生产和元件智能制造、数字核电等信息化专项工程,大力推动产业链协作。


1.数字铀矿山


基本建成了中核地质基础数据库,全面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铀矿勘查和评价的成果;开展铀成矿信息综合研究和大数据分析探索性研究、铀矿山资源储量动态评价技术研究,使天然铀资源开发可按天进行动态经济评价,为实现地质勘查、设计建设、开发运营和退役治理及长期监护全寿期的上下游一体化奠定基础。


2.核燃料生产与元件智能制造


在核燃料领域,已经形成铀浓缩专用设备、工程数字化仿真能力,实现了对设计方案的验证和优化,为试制、现场调试提供了有力支撑,即将铀浓缩工程级联系统、故障自动诊断系统。


3.数字核电


数字核电以满足核电全产业链、全产品周期、全业务过程的信息利用为目标, 以数字化交付成果为驱动,同步提高各领域的价值创造与管理创效能力,逐步提升数字核电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各环节既是信息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的贡献者,数字核电是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结果。


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反应堆关键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为例,我们把它叫做反应堆“私人医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关键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测,实现群堆状态下的反应堆关键设备的远程可视化智能诊断。目前该平台为国内 9 个核电基地提供支持服务,覆盖国内二代(二代加)、AP1000 和 VVER 等多种堆型、30 余台核电机组,已累计为核电站提供 1 000 余次远程诊断。


3  智能化应用展望


2019 年,中核集团启动实施“创新 2030”工程,并研究制定了人工智能与核科技融合发展规划指南,从夯实基础、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推进智能化融合发展三个层面大力推动核工业智能化应用。


3.1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数据壁垒,融合知识经验,确保安全可靠。加快安全技术应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事件防范能力建设,确保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持续加强数据中心、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核科技产业数据采集、归一治理、调度共享等数据工程基础建设,稳步推进业务知识图谱,以及知识推理、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等知识工程基础建设。


3.2搭建平台


重点围绕装备、技术、生态和赋能四个方面打造智能硬件创新平台、模型应用协同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和服务平台及工业互联网赋能创新平台,构建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平台和机制,带动核相关产业发展。


3.3融合发展


持续推动智慧铀矿山、核燃料智能生产、核工程智能建造、智慧核电运营、智能核环保、核装备智能制造、核技术智能应用、智慧院所、智能化安全保障建设,提升核工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未来,中核集团将在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积极适应新发展格局,继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贡献中核智慧、中核力量!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