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为了这根直径9.5毫米的管子,他用了近40年

为了这根直径9.5毫米的管子,他用了近40年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2-05-30

今天是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新华社聚焦核动力院


为科技工作者们打call!


向他们致敬!



这是一根直径9.5毫米


管壁只有0.57毫米、长近4米的细管


它由多种金属元素合成


里面装着“神秘物体”……


别看它又细又薄


却能传输巨大能量!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揭秘来了!


它叫“N36锆合金包壳管”


是 “华龙一号” CF3燃料组件的关键部件


管内装的“神秘物体”是核燃料


作为水冷反应堆的燃料包覆材料


这根细管耐高压、耐高温


耐腐蚀、耐强辐射


研制复杂,技术要求极高


此前一直被少数国家所垄断



今年69岁的赵文金


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锆合金材料研发项目总设计师


1986年开始接触锆合金的基础研究工作


一个反应堆堆芯需要近6万支这样的管子


每隔一段时间还需要更换


“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包壳管,


不仅能填补国内核电技术空白,


不再受制于人,


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赵文金说


1991年,新型锆合金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光是确定合金成分


科研团队就用了五年


1996年开始,赵文金扛起研发大旗


从几十克重的纽扣锭开始


逐步突破公斤级铸锭熔炼技术难点


如今已拥有5吨级铸锭大规模生产能力

00.jpg

5月24日,赵文金在展示曾经制作的纽扣锭。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确定配方后,还要确定加工工艺


这又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此期间,哪怕管壁只是出现微米级裂缝


都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为此,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


不断优化,精益求精


1998年,N36品牌诞生


2001年,赵文金带领团队


进行了长达9年的堆外性能实验


获得了物理、力学等全面性能数据


为国家立项奠定了扎实基础

00.jpg

5月24日,赵文金在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010年,国家启动重大科技专项


N36新型锆合金包壳管作为重要项目位列其中


当时国内没有专业化锆合金生产线


科研团队经历了相当多的困苦和挫折


“有人建议按国外的工艺路线走,


我不同意,坚持要有我们自己的,


最后证明更为合理。”赵文金骄傲地说


2017年,经过5年4个循环的堆内辐照考验


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


我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包壳管!

00.jpg

图为N36新型锆合金包壳管成品。赵文金 摄


36年


多少个日月星辰


赵文金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


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在核能领域,研发成果能投入应用很不容易,


我觉得非常幸运。”他说


“更让我欣慰的是,


一开始研发团队只有几个人,


经过几十年的锤炼,


如今已培养出了集研发、实验、


应用于一身的过硬队伍。”


近日,“华龙一号”CF3燃料组件


即将首次投入商用


N36锆合金包壳管作为关键部件


成为保障核电站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赵文金及团队以非凡的决心和毅力


在核动力研发一线坚持自主创新


不断勇攀高峰


终于为“华龙一号”装上了“中国芯”!

00.jpg

5月24日,赵文金在展示N36新型锆合金包壳管样品。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心怀天下,执着求索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斑白


一代代科技人


默默践行科学报国的铮铮誓言


肩负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披荆斩棘、不断向前!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