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国家电投首获中国专利金奖

国家电投首获中国专利金奖

来源: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2-08-04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国家电投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5项,实现了在中国专利奖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国核设备和上海核工院联合申报的“封头模块、大型容器及两者的制造方法”获得金奖,上海核工院申报的“重水堆钴调节棒组件”获得银奖。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主办,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级别荣誉。每届评选出专利金奖获奖项目不超过30项,专利银奖获奖项目不超过60项。


国家电投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面对内外部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集团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围绕绿色、创新、融合发展,逐年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在国家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2020年起,国家电投提出专利质量与数量双提升目标,建立中国专利奖集中申报与培育机制,实现了从政策研究、项目筛选、材料准备、渠道拓展到答辩筹备等全流程管理。截止到目前,国家电投已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9项。


金奖项目


专利名称


封头模块、大型容器及两者的制造方法


专利权人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钢制安全壳是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的特有设备,执行放射性物质包容和堆芯余热排出2大核安全功能,是核电站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保障核安全的重要设备。


本专利首创了一种超大型容器的封头模块结构,以及封头模块和超大型容器的制造方法,开发了封头瓣片中温模压成形、大型薄壁容器模块化组装、分区独立控制与弯曲变形转移局部焊后热处理等先进技术,解决了大型、薄壁、高精度容器建造的难题,实现了世界首台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AP1000在中国的成功建设和高效运行。


除首批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外,专利成果还成功应用于“国和一号”示范项目、“玲龙一号”示范项目等国家重大工程,为我国核电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本专利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0%,新增产值20亿(国产化替代降低采购费用52亿),并带动相关钢板、焊材、涂料等产品的国产化及应用。


银奖项目


专利名称


重水堆钴调节棒组件


专利权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钴-60放射源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放射性同位素产品之一,在工业、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国外少数国家垄断了90%的国际市场,我国钴-60放射源供应长期全面依赖进口。上海核工院牵头成立的项目团队历时3年半时间,先后打通了钴调节棒组件结构设计及制造、产钴堆芯核设计及安全分析、反应堆相关设施改造及操作工艺、放射性钴源转运容器研制、屏蔽热室分装及钴源产品制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重水堆钴调节棒组件的设计论证。经过1年8个月安全审评,钴调节棒组件在2009年1月获准进入秦山三期重水堆,成功替代原有不锈钢调节棒执行反应性调节功能,同时产出高价值副产品钴-60同位素。2010年组件出堆,钴源产品投放市场实现产业化。基于该技术改进的医用钴源生产项目于2017年获准入堆,2019年出堆实现产业化。


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完成了重水堆批量生产钴-60放射源技术的自主创新,从自主设计到产品落地,实现技术和产业全线贯通,填补国内空白。2010年起,项目年产工业钴源690-760万居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2019年起,同步年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约50-80万居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成果已向加拿大、英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实现出口,总量超千万居里,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放射性同位素市场的话语权。


优秀奖项目


专利名称


输煤栈桥与转运站的连接结构


专利权人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本专利涉及地震作用下,相连的两个建(构)筑物解除耦连、保证建(构)筑物安全性的问题。传统的连接结构存在结构受力复杂,工程实施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案,在上下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滚动摩擦组件,由上下支撑部件和滚动摩擦组件形成一个有机的集合体,通过滚动组件的媒介作用打破了相连建(构)筑物的耦联作用,使它们之间形成了相对自由的变形关系。地震时,输煤栈桥和转运站可以实现独立的形变,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避免输煤栈桥和转运站造成的破坏。本专利不仅可以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火力发电厂相互连接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煤矿、石油化工、民用建筑等钢结构建(构)筑物的相互连接,在钢结构抗震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专利名称


钝化接触N型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专利权人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本专利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钝化接触结构在N型电池上的制备方法,极大地改善了N型电池钝化性能和金属接触复合,提升了电池转换效率,对行业高效N型电池的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有明显带动作用。通过该专利技术改进开发出的高效率、低成本双面N型IBC电池已成功实现产业化,于2019年底建成了国内首条IBC电池量产示范线,目前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2%,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IBC组件产品已销往欧洲,提升了黄河公司高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后续更多产品进入欧洲及世界市场打开“通道”,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该专利技术作为钝化接触背接触电池(TBC)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成功打通TBC电池工艺流程,实现了TBC电池技术的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美国SunPower公司的技术垄断,随着工艺的不断优化,T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可突破2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利名称


一种以安全壳内水箱为热源的


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


专利权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核电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对于核电厂来说,在发生事故后要有效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和乏燃料水池以确保核安全。目前第三代核电中,以法国EPR为代表的能动安全核电仍采用传统能动安全理念,通过增加安全系统数量来增加核电安全,在事故发生24小时后就需要人工应急干预,以美国AP1000为代表的非能动核电机组,可以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但是在72小时后仍需要能动设备的介入与人为的干预来保证余热的有效导出。获奖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安全壳和乏燃料水池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实现长期地非能动安全冷却,升级了核安全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同时,也突破了国际核电巨头的专利布局,打破了相关技术壁垒,实现了核电领域非能动安全技术的自主化,为“国和一号”出海拓展市场打下了基础。


专利名称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框架结构体系


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0.jpg

图1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形成方式


1—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 2—外包混凝土部分


D—钢管直径 B—截面宽度 H—截面高度

00.jpg

图2 工程应用实例


本专利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叠合结构(即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体系,并提出了框架柱截面、框架梁截面、梁柱连接节点、叠合柱变截面节点、叠合柱变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和屋盖等构造以及实施方式。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因其内部钢管混凝土部分与钢筋混凝土部分之间协同互补、共同受力,具有“混合作用”优势。实验和结构应用表明,该类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和抗火性能好、经济性优、截面小省空间的技术优势,已应用于布拖县冯家坪村溜索改桥的主拱结构和凉山金阳河特大桥的桥墩等主体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技术成果已被纳入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GB/T 51446-2021),为进一步科学地推广应用该专利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利名称


耐磨损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权人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804083403.png

针对国内燃煤电厂煤质灰分普遍较高,国外引进催化剂磨损较高,催化剂物理寿命大大缩短,国外催化剂呈现 “水土不服”的问题,专利权人基于弥散强化和级配理论,通过对催化剂磨损机理、配方、制备技术等研究,引入无机耐磨添加剂对现有催化剂配方进行掺杂改性,无机耐磨成分和催化剂载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相互结合,提高了催化剂整体密实度和强度,成功开发了耐磨催化剂配方及关键制备技术。


经第三方检测,催化剂整体耐磨性能比普通催化剂提高30.5%,脱硝率大于80%,二氧化硫氧化率低于1%,横向抗压大于0.6MPa,轴向抗压大于2MPa。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耐磨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耐高灰冲击能力,被重庆市科技局认定为“重庆市重点新产品”。


目前耐磨催化剂已在国内外300余台机组上应用,成功出口土耳其、越南等国家,累计实现产值25.42亿元,新增利税3.27亿元。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等其他非电行业脱硝催化剂的生产制备,应用范围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