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日期:2022-10-07
今年以来,我国共有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获得核准,成为继2008年以来,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最多的一年。祖国的蓝天碧海旁,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蕴含着磅礴的“硬核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更有力的能源保障。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走过了怎样的自主研发之路?一代代的核工业人,如何凝心聚力用国际前沿的核能技术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坚实力量?中国之声推出国庆节特别策划《向祖国报告》,今天推出《助力优化能源结构 “华龙一号”巨龙腾飞》。
不断总结、更新迭代
“华龙一号”取得长足进步
虽然处在国庆假期,中核集团福建漳州二期核电项目的工作人员依然丝毫不敢松懈。国务院常务会议9月13日审议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要求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中核集团中核工程“华龙一号”型号总工程师霍小东说,目前,漳州二期项目建设已进入准备阶段,整装待发。
霍小东:漳州二期9月份国务院完成核准,核准以后还需经过国家核安全局的正式批准,才能开始浇铸第一罐混凝土(FCD)。浇铸第一罐混凝土,就标志着这个项目的正式开工。可研报告现在已经完成,总体设计和初步设计这些专篇我们也都已完成,设备招标全面开启。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全景图
今年以来,我国共有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获得核准,成为继2008年以来,核电机组核准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一年,总投资将高达2000亿元。其中,今年4月核准的广东陆丰核电项目,以及本次核准的福建漳州二期核电项目所采用的机型,均为我国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霍小东介绍,从2015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正式开工,到如今陆丰、漳州核电项目陆续上马,“华龙一号”正在我国核工业人的努力下,不断成长进步。
霍小东:“华龙一号”的建设是不断总结经验和反馈迭代的过程。从示范以后,漳州1、2号机组,包括现在的3、4号机组,我们把功率进行提升,单位时间内发的电多了;还在做设计建造一体化平台;通过模块化先进建造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改善了现场人员的工作环境;在应对极端外部事件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另外,我们应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实现数字化交付,“华龙一号”一些关键设备加装了很多探测器,通过健康监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异常,通过分析就可以有准备地维修,或是对它可以健康运行多长时间作出判断。
自主创新,打破技术瓶颈
精益求精,追求万无一失
中核集团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综合系统总工程师魏峰介绍,从去年初“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到今年初首次大修装换料工作完成,整个首循环期间,没有出现一次非计划停堆,这在国际上也是首例。回忆起全球首堆的建设历程,魏峰说,当时是在没有任何参考、面临一失万无的重大压力下完成设计建造的。
魏峰:之前计划福清1—6号机组是连续建设,采用的堆形还是“二代+”。但2011年正当连续建设5号机组的时候,福岛核事故发生了,国家非常重视。我们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加快了研发进度,提前至少在5年左右。福岛最主要就是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电力的丧失,那么假如电力丧失,我们怎么做?我们是有备用电,又考虑了备用电的备用电,万无一失。把“能动+非能动”相结合,利用了高度差、密度差这种自然界的作用力,使得我们一旦电力丧失、需要堆芯的冷却,能够通过“非能动”系统来缓解事故,使得反应堆安全地停下来。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6号机组
不仅如此,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拥有海内外专利700多项,单个机组所需设备达到6万到7万台套,带动5300多家企业参与建设、供货,包括材料、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均以“华龙一号”为纽带进行大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同时,“华龙一号”还能抵御9级烈度的地震、抗击大飞机撞击,从设计上消除了像福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样发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而这些,与我国核工业科研团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不可分割。
邢继:我刚从校园出来没几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急需一批中国人去参与建设。我们要从零开始,读懂每一张法国人的设计图纸,去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因为核心技术被别人掌握,甚至没有跟别人争辩的权利。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靠金钱买不来的,只能靠自主研发。我们核工业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国家做一些事情、为民族做一些事情,这种精神一直在这个行业里代代传承。30多年来,在老中青三代中国核工业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华龙一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如今,“华龙一号”又走向世界、出口海外。
走向世界、出口海外
“华龙一号”巨龙腾飞
今年4月18日,全球第四台、海外第二台“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3号机组临时验收文件签字仪式同时在北京、卡拉奇举行。在“华龙一号”福清5、6号机组和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先后投入商运后,卡拉奇3号机组的建成投产,为“华龙一号”走向世界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3号机组
谈起与中国合作建设核电站,卡拉奇3号机组运行值长贾马尔·法利德表示,“华龙一号”这张中国核电的名片,给他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贾马尔·法利德:中核集团拥有成熟的核工业体系,可以提供全寿期服务,这使得我们对中核集团提供的技术更有安全感。商运的福清5、6号机组和卡拉奇2号机组运行业绩良好,证明中核集团提供的核电技术的成熟性和安全性。同时,核电给我们提供了清洁安全的能源,解决了很多工人的工作岗位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助力能源保障、促进结构转型
核技术为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霍小东介绍,截至今年9月,已经建成投产的“华龙一号”福清5、6号机组今年已分别发电45亿度,为缓解今夏我国南方能源短缺问题作出突出贡献。放眼未来,核能发电将成为提升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霍小东: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厂一年需要的核燃料大概也就20多吨,用卡车或者集装箱也运不了多少次。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核能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小的发电技术之一,跟水电和风电相当,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1/5左右,比煤电低两个数量级。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管是在装机还是发电占比上还是有差距,装机占全国的2.3%左右,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4.8%。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明显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国家能源结构更加低碳高效,这是未来可期待的。
霍小东介绍,如今,继“华龙一号”之后,我国四代核电的发展,也正沿着不同的技术路线,蹄疾步稳、扎实迈进,将为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霍小东:几种堆形都有研究,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去年的12月份并网的,预计今年可能会实现满功率运行。它会有更广泛的用途,比方蒸汽可以用来高温制氢,还可以高参数供热。另外,像钠冷快堆,霞浦的示范快堆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一号机组预计2023年建成;在钍基熔盐堆方面,实验堆已经开始热试了,预计明年建成……这些是为解决未来铀资源短缺问题,把燃料的利用率提高到更高水平。总的来说,我国的四代核电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的技术。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