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希胜,男,1985年3月出生,钳工技师,于2008年进入中核五公司,先后参与了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及巴基斯坦K2/K3机组的主设备安装工作。14年的核电工作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过硬的技能实操本领,成为公司掌握了M310、AP1000、华龙一号等不同堆型主设备安装技术的优秀钳工人才,2021年荣获公司“技能专家”称号。
在海阳核电项目部装配车间,一把锉刀在杜希胜的手中反复推拉,铁屑飞溅中,零件表面变得平整光亮。划线、锉削、钻孔、攻丝、镶配……这些对钳工杜希胜来说,早已游刃有余,杜希胜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淬炼、钻研创新。
01 勤学苦练,“国之荣光”中努力成长
“不要怕,只要肯问、肯学、肯干就肯定行,我也是这样过来的”班前会上杜希胜对新入职的两名技校生说。2008年,杜希胜同志初入公司,便奔赴在秦山二期扩建工程热火朝天的主设备安装现场,“师傅,这个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他每天在现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为了更好的完成角色转换,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拼,他嘴勤、手勤、腿勤、时刻冲在最前面。从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安装,到堆内构件安装,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小杜师傅”。
02 “撸起袖子”AP1000中“加油干”

AP1000是世界第三代先进压水堆,依托三门、海阳两个项目进行全球首批项目建设。这对现场安装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战胜挑战,啃下AP1000这块“硬骨头”,激起了杜希胜的斗志。
“sectional view、detail drawing、continuous thin line…”刚进现场就听到有人再背英语单词,走进一看是杜师傅在学习专业词汇知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AP1000大部分图纸及技术规格书都是英文版的,这对现场安装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现场条件困难,我们就去克服困难”杜希胜说。为了克服这次困难,他准备好了英语词典,查阅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大量常用英语词汇和专业名词,具备了独立识图的能力。从核岛“心脏”-压力容器成功安装,到重达654吨的蒸汽发生器顺利安装,再到屏蔽泵-AP1000主泵的安装,大大小小的安装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用最短的时间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作业组长。
03 严守规范,华龙一号中创新实践
在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的巴基斯坦K2/K3核电施工过程中,他精心策划,善于思考,积极创新,设计制作了下部堆内构件存放架A型架定位销钻孔铰孔工装,提高了钻孔铰孔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还制作了压力容器冷装销保温箱,极大的提高了保温箱的密封性,良好地控制了用于冷冻压力容器U型嵌入件冷装销安装的液氮挥发速度,保证了冷装销的安装精度。
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他主动提出“先拼后装”的施工思路,提前发现了保温层编号不匹配、搭接错误、保温层破损等问题,推动质量关口前移,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保证了工作进展。

一带延丝情,一路谋发展,杜希胜团队的技能人员出色完成了海外华龙一号主泵等主设备安装及主螺栓拉伸等工作,他的巴基斯坦徒弟侯赛因和纳迪姆更是成为了巴工技能明星,出色完成了堆内构件上下部存放架研磨工作,杜希胜将“中国经验”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传播推广!
04 激流勇进,竞赛中工匠精神再发扬

2020年9月,杜希胜在参加2020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期间,凭借精湛技能,荣获个人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在团队比赛中荣获集团公司团体一等奖。

2021年6月,杜希胜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仅有3321名技能人才获得此项荣誉。

翻看杜希胜的工作经历,感受到几个标签特别明显,“首堆专业户”“技能高超的一线工作者”“创新工作者”。从AP1000的十年磨剑再到“华龙一号”腾飞,在核电建设关键时刻他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他的身上闪现着一线工作者的朴实,闪现着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2022年海阳二期核电工程蓄势待发,他将在这片热土上,用行动坚守把新时代核电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