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烧菜,讲求食材品质的同时,还得注意荤素搭配、火候适中。我们取来核工程管理上好的‘食材’,还得结合我们民用项目的‘口味’进行调和,控制好‘火候’大小。” 11月23日,“核民融合”驻场调研活动第二天结束后,在当天的碰头会上,一位调研组成员如是说。
今日有何新进展,敬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
破晓:迎着晨曦的早班会
“核民融合”最先在安全管理上进行了试点,再逐步推进实施到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上面。在安全管理方面,不仅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分区、召开安全早班会、开展安全行为之星、开展平安班组评比、实行关键岗位及高风险作业人员授权等。
一日之计在于晨。作为“核民融合”在安全管理上的切入点,安全早班会给驻场调研人员带来今日“初体验”,这也是有别于普通民用项目管理的创新,每日的这一“短会”给一天的工作带来安心、舒心、放心。

晨曦还未破晓,晨雾仍未散尽,海泰北外滩项目人头攒动,在管理人员的组织下,钢筋班组、起重班组、爬架班组、文明班组、水电班组早早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精神抖擞、队列整齐有序,俨然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队伍。驻场三个小组也整齐划一地参加到早班会当中。短短15分钟左右的早班会,知识点却颇丰,在班组长的宣贯讲解下,作业工人对当天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有了深入了解,为一天安全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转变:“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核民融合”的核心是管理模式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立两类不同性质项目“握裹式”的创新管理模式与体系,强化“以核驱动”,推动民用项目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自“核民融合”工作推进以来,海泰北外滩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个人安全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管理人员履职更加尽责,班组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不断提高本质安全。

一位来自钢筋班班组长说:“这个项目理要求严,每次我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会组织大家学习,比如施工工序注意事项、内外部事故反馈学习和现场安全管理的通病等等,通过多次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培训,大家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和其他民用项目相比,这个项目现场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明显减少,从2019年开工到现在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事件”。
突破:思维火花的再次碰撞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今日,三个小组继续深挖“核民融合”价值内涵要素,再次让思维火花碰撞在一起。
核民融合小组围绕“核民融合”制度的实施情况,分别与项目值班领导、安全员、分包单位安全员以及作业人员就项目安全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交流,查阅项目设备管理、隐患排查、班组管理等资料,了解项目对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的着力点,对“核民融合”在项目落地实施的实效进行了探讨。
质安融合小组编制了“质安融合”调查问卷,共计927人参与,对“质安融合”阶段性成果进行研讨,确定了最终报告框架。
安全品牌内涵小组组织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了报告撰写思路、整体框架以及主要内容,并就工作内容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编制、发布了品牌内涵建设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对民用市场安全品牌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建设安全品牌的抓手和路径。
成效:打造民用项目标杆典范
争创“白玉兰奖”“鲁班奖”,是项目的建设目标,“核民融合”管理实践为目标的实现增添了润滑剂与助推剂。2021年9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质量月观摩活动在海泰北外滩项目举行,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赞许的同时,也收获了美誉。同年,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上海市文明工地称号”。

作为“核民融合”首批试点,海泰北外滩项目自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各项工作持续、稳步、有序推进。目前,海泰北外滩项目2号楼本周内将迎来主体结构封顶。海泰北外滩项目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民用标杆项目的打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