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和“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契约化”基本管理原则。
聚焦经验反馈,凝练良好实践,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助推全产业链整体最优、工程管理能力协同进阶,久久为功打造中核集团工程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
文章精选于中核集团《工程管理双月观察》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设备监理业务是全行业全过程工程项目咨询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核咨询设立设备监理中心(以下简称“设备中心”)负责该项业务。设备中心现有设备监理人员100余人,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南、西南四个设备监理区域,主要从事核电项目常规岛、BOP和霞浦核电2号机组核岛、常规岛以及部分专项工程的设备监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是各设备制造厂,负责设备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备监理中心组织机构图
主要做法
为促进中核咨询设备监理业务高质量发展、增强该业务与其他咨询业务的协同作用,中核咨询主要从完善设备监理业务管理体系、强化项目管理作用、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实施了以下管理举措。
1.优化区域和项监部的管理定位,突出项目化管理理念
每一个设备监理合同的执行就是一个项目,贯彻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应用项目管理工具,首先建设项目化的组织机构。
设备中心明确“区域主建、项监部主战”的管理定位原则,四个设备监理区域负责设备监理人员的属地化管理、行政管理特别是能力建设,每一份设备监理合同对应的设备监理项监部负责执行合同、具体开展设备监理业务。设备中心直接管理四个区域及各个项监部,中心一手抓区域建设、一手抓项监部建设,区域经理、项目总监由中心任命和管理,区域为各项监部提供人力资源并负责日常管理,项监部执行设备监理合同并与合同委托方接口,从而构建了项监部矩阵式的组织机构。
2.构建设备监理岗位体系,将其融入公司整体岗位体系
设备中心根据所承接项目的投资规模、设备类型、安全等级、质保等级以及合同额等指标,把所有项目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三类。同时,设备中心把区域、项监部人员所在岗位分为七级,确定了每级岗位的上岗资格条件。
中核咨询对项目分级、人员岗位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指导,把设备中心完成的以上工作成果纳入公司整体的岗位体系,设备监理项目分级实现了与中核咨询工程监理项目分级的横向贯通,设备监理七级岗位实现了与咨询评审、工程监理岗位体系的横向对接。
3.开展竞争性上岗和岗位价值评估
在以上两项工作的基础上,中核咨询人力资源部对设备监理七级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确定每级岗位的薪酬待遇标准区间范围,拉开薪酬待遇差距,合理确定每名员工薪酬待遇。中核咨询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设备监理人员上岗资格评定工作。人力资源部与设备中心分工协作,设备监理6级和7级岗位上岗资格评定由公司组织、1~5级岗位上岗资格评定由设备中心自行组织。
4.建设标准化的项监部制度体系、开发设备监理信息化系统
设备中心开展标准化建设,明确了项监部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和文件类型,确定了由监理规划及质保大纲、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三层次文件组成的项监部管理制度体系。设备中心为解决人员分散、沟通不便问题,开发建设了设备监理信息系统(ESS),通过该系统把各地的设备监理人员的工作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在技术文件分发、工作信息收集、工作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项监部制度体系图
实施效果
1.项目化组织机构的建立为项目式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设备中心组织机构的优化、项监部矩阵式组织机构的建立,为项目式管理理念和举措的落实落地创造了先决条件。项监部矩阵式组织机构明确了区域和项监部的职责分工,明确了项监部的人员构成和管理关系,使得项监部与业主单位、制造单位的接口清晰、流程顺畅。
2.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组合设备监理人员
设备中心100余名设备监理人员,分布在4个区域、20余个省市、170余个制造厂家,采取长期驻厂、阶段性驻厂、流动跑点方式进行监造。设备中心通过区域和项监部两条线管理,通过促进项监部矩阵式组织机构的有效落实,把高度分散、高度流动的设备监理人员纳入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
3.项目管理体系运行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
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后的运行,把不同设备监理人员整合,最大限度地聚焦起团队的管理和技术合力。中心各项监部用标准的体系、规范的工具管理情况各异的170余个制造厂家,把标准规范、技术规格书的要求落实到不同厂家,减少了相同质量问题在不同厂家重复发生。
4.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更加清晰明确
设备监理岗位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与公司其他业务领域岗位体系的横向对接贯通,真正实现与其他业务领域密切衔接,不仅业务上可以互相协同,更是让设备监理员工可以向其他业务领域发展、也让其他业务领域员工从事设备监理工作变得更加可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加明晰和多样。
后续展望
内部管理应从考核激励的角度,进一步压实区域和项监部的管理责权。鉴于项监部的人力资源主要是由各区域提供,计划试行区域成本包干考核制度。
建议设备监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由业主单位牵头并统筹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各单位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各单位各自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应共同协商如何实现互联互通。
文|李文伟
作者单位|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辑|郑可
审校|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