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辐院牵头项目荣获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来源:中辐院 发布日期:2025-09-17
近日,2024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中辐院牵头研发的“人体放射性内照射直接监测自主化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内照射直接监测技术及装备作为人体内放射性污染定量测量与剂量评估的核心手段,被ICRP、IAEA推荐为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首选方法。因其专业涉及面广、技术链条长、复杂度高、研发难度大,一直是我国个人剂量监测领域的关键短板。为打破此困局,项目团队通过系统性技术攻关,突破了低分辨率γ能谱分析算法、高性能数字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及稳谱、生物动力学循环库室模型数值求解、人体模型、低能X/γ射线组织等效材料、动态虚拟校准等关键技术,成功构建了完整的“测量-剂量-计量”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内照射直接监测装备技术链和产业链完全自主自控。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低分辨率γ能谱分析算法属国际首创,其构建的专用Res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可达106个,为国际上该领域最大模型,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精细训练,实现了复杂能谱中核素精准识别和全能峰基底计数估计,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活度测量准确性提升 30%,探测下限降低20%~60%。
依托此项目,团队开发了中国参考人数字模型、仿真物理模型与均匀混合放射源固态物理模型,建立了个体化、标准化剂量评价方法,推动了我国内照射监测与评价从“参考人”向“个体人”的重要跨越,并搭建起国内首个内照射监测产业计量与能力验证平台。以此项目为基础,团队于2014年首次组织了我国全国范围的全身计数器测量与剂量估算比对,后历时11年共陆续完成8次同类比对活动,有效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系列化内照射直接测量设备
目前,此项目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型谱化的产品体系,并成功应用于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核电企业、核应急机构、医疗部门、高校和研究院所等20余家单位,并于2025年成功实现海外首单,服务于核设施人员职业内照射监测、国家核应急、核医疗人员健康监测及前沿研究等重要任务,为我国核事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促进核技术和平利用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于2019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用于奖励辐射防护领域的科技成果。本年度首次设立科学技术特等奖,中辐院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单位。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