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专家:重庆新能源建设走多样化道路 要考虑开发核电

专家:重庆新能源建设走多样化道路 要考虑开发核电

来源: 重庆晨报 发布日期:2009-08-26

8月21日,宋永华院士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左)与宋院士合影。

宋永华院士题词。

  院士档案

  宋永华,男,出生于1964年1月,四川巴中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989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97年,33岁的宋永华就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聘为教授,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工程学教授,同时他还是英国皇家工程院、英国核电公司、西门子公司讲座教授。2002年,他因对电气学科研究的突出贡献被布鲁内尔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留英中国学者。

  宋永华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很多贡献都堪称第一。

  8月21日下午,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中英电力发展研讨会的主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应邀与本报特派记者一起探讨电力的危机与应变,并就国内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

  话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评价体系逼的

  记者:院士你好,我知道您是四川巴中人,您对新近曝光的四川某知名高校副校长学术造假一事,听说了吗?

  宋永华:虽然我长期在英国,但也会经常回国,国内学术界造假的事我也比较关心。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国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术造假?国外的情况是什么样?

  宋永华:在我看来,国内的学术造假之所以层出不穷,一个基本面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经历的,是个阶段性的问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只不过是严重性、普遍性存在一定差异。

  在国外很多国家,对于学术造假,有着非常完善的监管体系,这就像使用信用卡一样,有了不良记录就会终身记录在案,一经发现学术造假便终生出局。对一个搞科研的人来说,这样的造假成本太昂贵了。

  记者:您刚才说的原因是基本面的因素,那么深层次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宋永华:学术造假,深层次的原因比较多了。

  我认为,当前我们国内对学术成果、科研项目成果的评价体系缺陷,是催生学术造假的一个催化剂。比如,我们求职找工作,要有学历要求,官员做官也在比学历,要升职、评职称,这些都对学术成就有着硬性的指标要求,而正是这些硬指标,诱使一些急功近利的人铤而走险。

  记者:我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改变呢?

  宋永华:我们在面对学术造假这类事时,不能一味去堵,或是用行政命令去要求,而应该纠正学风、行风,在学术界,不仅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还要加快建立学术诚信评价体系。

  话重庆能源

  建电力微网开发新能源

  记者:有报道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峡的电不能解决重庆缺电的问题。重庆坐拥三峡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为何还会缺电?

  宋永华:这主要与重庆的能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重庆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电力需求也很大,但大量重庆的电厂还是以燃煤为主,重庆电煤产量又有限。三峡电站不只服务于重庆,大部分通过电网向华东、华南、华北输送。

  记者:既然三峡水电站不能解决重庆的缺电问题,重庆是否应该开辟新的能源渠道?

  宋永华:重庆要立足于本身能源的需求,改变产业结构,再开发其他能源渠道,包括开发一些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当然,重庆也要考虑核电,要构成多元能源结构保证重庆未来经济的发展。

  记者:重庆这样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最适合开发哪些新型能源?

  宋永华:总体看,重庆的风能、太阳能这些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我建议重庆新能源建设可以走多样化道路。

  记者:怎么一个多样化?

  宋永华:重庆可以利用各地不同的水、风、太阳能等资源,围绕一定区域构建一个电力供求微网。比如,有一两个区县的风能比较充足,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项目做个小的供需电网,风能充足时,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人需要,还可以通过与主网衔接,将能源送出去,不够时,再从主网调。

  记者:2008年春节的那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冰冻雨雪灾害,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保障电力供求的安全?

  宋永华:目前,我们主导的方法就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确保供电畅通、电能质量、电网安全可靠。

  话中国电力

  电价与收入比确实高了

  记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电力虽然危机不断,却依然缺乏完整的危机预测、预警体系,常常陷于被动应付的状况,中国电力对危机与应变还缺乏正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宋永华: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们现在发展电力,时常会出现短期行为,缺电就建电厂,多了就停建,而真正建立了电力安全与危机应对措施的地方很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化改革,电价的问题现在要理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改革、最核心的改革。

  记者:您提到了电价。我有一组数据,美国的电费平均每100度6-7美元,折合人民币54元,中国的电费是每100度56元,而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20多倍,国外电价为什么会比国内便宜?

  宋永华:国内的电价相对于国外来说是昂贵。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投资,这些都要计入到成本里。当然,我们现在的电力价格体系还没有理顺,电价相对于家庭收入确实是比较高。

  记者:您前面提到的智能电网建设,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与手机相连,实现电价适时更新,这些什么时候可能实现?

  宋永华:智能电网的建设,就是要将电能价格实行半小时或一小时计价,让老百姓通过联网的手机,就能查到现在的电价是多少,如果贵了,或是用电高峰,我就晚一点再用。

  记者:这样的一个措施,会不会打破电力垄断,让公众对电力使用、价格有更多发言权?

  宋永华: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的“智能电网”建设,就是要在电力的生产、配送间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电力产、供、消的和谐友好。

  当然,智能电网建设现在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要实现我们所说的这些还需要一定时间。

  本报特派记者 罗强 周睿北京报道

  人物素描

  “我的人生信条

  就是坚持”

  8月21日下午,记者与宋永华院士在北京国宏宾馆的会议室碰面。多年的海外生活,没有改变宋永华的乡音,时不时就会听到他说一两句四川话。

  干一件事就要喜欢上它

  约一米七的个子,身体有一点点显胖,说话总喜欢配以手势―――他就是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今年才43岁的他,也是此次院士系列访谈中年龄最小的院士。

  “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总是抱着‘干一件事就要喜欢上它’的态度,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件事情,”宋永华说,正是这种踏实、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出色的学术成果赢得了认可。

  研究治学就不能讲时尚

  尽管今年才43岁,但宋永华在能源、信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享有的国际声誉,已远远超过了同龄科研同行。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在英国国家电网、德国西门子公司等知名公司得到应用。

  俄罗斯、意大利、捷克、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电网建设,也听过他的意见、建议。 

  “中国教育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东方人固有的秉性让我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这为搭建良好的研究平台创造了条件。”宋永华操着四川话说,这些年在国外,他感觉西方研究者治学严谨、不追时尚的态度,值得我们国内搞学术研究的人认真学习。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