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P1000 核电装备已进入国产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据初步统计,在未来数年间要实现前四套机组国产化比例30%、50%、60%和70%的跨越,并从第五套设备开始基本实现国产化。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关键设备及部分辅助设备的国产化分外引人注目。
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三足鼎立
国家发改委 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核电设备制造方面未来还要以三大集团为骨干,同时发挥其他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这三大集团分别是东方电气(600875,股吧)、上海电气和哈电集团。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电集团在AP1000核电装备国产化进程中无疑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核岛、常规岛的技术及供货业绩方面,东方电气的优势是其它企业所没有的。自1997 年分包制造岭澳一期汽轮发电机组以来,东方电气一直在核电领域保持领先态势。2005年东方电气在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机组核岛、常规岛方面实现突破更是使其订单源源不断。现在东方电气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生产AP1000、EPR二代加核岛重型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的核电设备企业。
与东方电气相比,上海电气拥有国内最强大的核电设备成套能力。目前,上海电气具有同时采用AP1000、EPR三代核电技术的能力,核岛产品覆盖了所有中国市场在建核电项目。根据上海电气业务划分,它在核岛部分现在可以生产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和核泵;常规岛部分可以生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辅机部分可以生产冷凝器、除氧器和高、低压加热器。核岛主设备产能到2012年提升到4~6台(套),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已形成8~10台(套)产能。此外,其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核电二期技术改造,2012年临港基地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进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
虽然哈电集团核电起步比东方电气与上海电气稍晚,但其依旧是核电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2009年哈电集团成为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厂AP1000项目4台常规岛和主泵电机的国内唯一承制商,在三代核电技术上抢占了先机。近几年,哈电集团先后投资30多亿元发展核电,新建了秦皇岛重装基地、核电主泵基地、阀门基地、常规岛及辅机基地。目前,哈电集团拥有年产2套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以及4套常规岛设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已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主供货商之一。
一重、二重、中核科技平分秋色
除了以上核电装备外,核电锻件是中国另外一个重点市场,其竞争者为中国一重(601106,股吧)和中国二重。其中中国一重是国内最早开发生产核能设备的企业,产品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以及主管道、主泵等,是国内唯一既有大型加氢反应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又有核锻件制造能力和业绩的企业。目前,中国一重的二代加核电锻件已实现批量生产,第三代AP1000核电锻件研制也取得了成功,承担的国家大型先进水堆重大专项完成了阶段性任务,部分锻件制造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根据企业展望,未来中国一重除能生产160万千瓦、SYSTEM80+(135万千瓦)核电机组、重水堆及其它堆型核电机组核承压设备外,还拥有国际先进、安全性较好的高温气冷堆机组及未来第四代核电快堆机组重型部件的制造能力。
中国二重是国内唯一的核电设备全套装备铸锻件供应商,其能够供货的核岛设备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壳、主管道、蒸汽发生器和稳压器铸锻件等设备,并在全球率先成功研制成功 AP1000主管道和国内首件1100MW核电半速发电机转子。目前,中国二重已经实现对二代核电锻件的批量供货,部分关键锻件已进入研发制造收尾阶段。
随着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核级阀门已经成了核电设备国产化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它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它却迟迟未能达到国产化的要求。在这一领域,中核科技已经处于领先态势。
中核科技是国内五家具备设计生产核Ⅰ级阀门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拥有的“H”、“ SUFA”阀门产品商标,在国内阀门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和市场优势。
总体来看,中国大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拥有生产高质量核电装备的能力,国务院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核电方针在核电装备领域初步得到落实。下一阶段AP1000核电装备国产化将成为这些大型核电装备企业竞争的焦点,谁将在这一阶段拔得头筹,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