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日本东京永田町地铁站的检票口,会发现进站的绝大部分是身着白色衬衣、手提公文包的政府公务员模样的成年男性,而出站的人群中,有满头银发的老妪、怀抱婴儿的母亲和紧紧抓着父亲衣角的小女孩。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来到被称为“紫阳花革命”的日本国民反核电抗议现场。那些衣着整齐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在永田町上班、制定国家政策的官员,不同于赶着出站抗议的老百姓,他们进地铁站是为了下班回家。
东京永田町——汇集着几乎全部中央政府机构及首相官邸的日本“心脏”,回看历史的话可以发现,距离永田町上一次迎来数以万计的抗议者,还要回溯至上世纪60年代《美日安保条约》修订后引起的日本社会震荡。过了整整半个世纪,永田町的道路如今因重启的核电站而被人潮再次填满。
零核电,不过南柯一梦
之所以被称为“紫阳花革命”,是因为抗议期间正是日本各地紫阳花盛开的最好季节,于是有不少人带上开放的紫阳花参加抗议活动,高高举起紫阳花高呼反核电口号。
没错,抗议人群只有一个口号:反对重启(核电站)。但被数万人一再重复,使得整个永田町都被淹没其中。然而,当从官邸走出的首相野田佳彦被问及是否听到民众的呼声时,野田只是淡淡地回答:“我都听到了。”
这一抗议已经持续了数周,民众通过网络串联并自发参加,每个周五下午开始至晚上8点准时结束。据组织方提供的数据,最多一次参加者甚至达到15万人。
东京警方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明显限制人流的措施,比如封闭某些道路或者地铁出站口,来试图控制不断增多的抗议人数。但是,上周五的抗议活动反而从东京扩展到了日本全国14个地方。
到目前为止,抗议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混乱,但也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位于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3号机组已被重启,4号机组也将于18日恢复运转,而很快又会有第二批以及第三批核电站获得重启。
此前,由于福岛核事故令国民深为后怕,日本国内每一座进入定期检修的反应堆都没有再次开启,一度令人对“零核电”时代充满期待。但当日本最后一座处于运行状态的核电站——北海道的泊核电站于5月5日正式停机后,有多少人会预计到,“零核电”不过是南柯一梦,一个持续了仅仅两个月的美梦。
事实上,在没有合适的替代能源出现之前,让日本一下放弃占总发电量三成的核电显得颇为艰难。因此,自从5月日本进入“零核电”状态以后,如何度过夏天的用电高峰就成了日本社会的热点问题,而野田内阁和核电站所在的地方政府推动核电站重启的最重要理由,也是为了补上用电缺口。
监管当局,几成电力公司俘虏
不得不承认,造成国民对“核”如此反感的原因,非去年的“福岛核事故”莫属。如今,相关调查与反省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调查委员会(NAIIC)本月初向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院长提交了事故调查报告书。报告书中明确指出,去年3月发生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并非“天灾”,而是“人祸”,矛头直指东京电力公司、监管方和日本政府。
委员会认为,东电公司凭借与经济产业省的密切关系,长期向核能监管当局施加压力,使得应有的监管工作一再滞后,同时监管的标准也被一再放宽。更糟糕的是,负责监管的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隶属于日本经产省,后者一贯支持核能发展。
报告书这样写道:“监管方与被监管方的立场发生逆转,监管当局反而成为了电力公司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