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际核讯  > 核链式反应的诞生

核链式反应的诞生

来源: 世界核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2-12-06

 
2012123日】70年前,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带领一支由49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成功首创了自持式核电链式反应。

芝加哥1号堆,人工操作控制棒(图片来源:ANL
      芝加哥1号堆建于芝加哥大学的一座壁球场,它于1942年12月2日达到临界状态。该反应堆包括一个木质框架,用以存储含有通道的石墨层,通道中装满了烧结的铀粉末。当时,该反应堆采用手动控制方式;George Wile按照费米的指令渐进地取出控制棒,直至中子计数器显示达到自持式反应状态。
      费米等人的演示证明,裂变率是可以控制的;这次实验开启了人类的核子时代。最初,这项成果用于武器的研制;此后十年,则转为和平利用的开发。俄罗斯奥勃宁斯克(Obninsk )核电站于1954年并网发电,自此成为全球首座民用核反应堆。
      为了纪念这项伟大的科学里程碑,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于当年7月发布了一段视频。据参与实验的两名科学家回忆,当时,他们开启了一瓶基安蒂葡萄酒庆祝这一全新能源的发现,所有在场的人都用纸杯喝了酒,并保持沉默。
      Warren Nyer回忆道:“当时,所有人都不曾讲话;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考虑到当时的情景以及后续可能的影响,他们没有因为完成了一件真正重大的事情而喧嚣。”
      今天,全球约有437座在役核反应堆。它们坐落在31个国家中,为世界人民提供了13.5%左右的电力。
      翻译:国核工程有限公司翻译中心 Summer    来源:世界核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