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奇蓁院士:发展核电突破环境制约 助力“美丽中国”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3-05-02
“如果我国到2020年建成6000万千瓦核电,1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5.74亿吨,约占2020年全国排放总量6.8%。发展核电对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是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主办的“‘清洁核能助力美丽中国’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作上述表示的。他认为,目前我国能源供需失衡,煤电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且运输成本高。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核能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核电站多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建设和运行核电的经验。目前,我国已运行的核电站基本是二代改进型。我国正在开发自主的三代核电,是世界上首批建设三代核电的国家。”叶奇蓁说。
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核电安全问题,叶奇蓁认为,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技术成熟,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比较高,安全水平优于现役国际同类核电站。
据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副站长肖雪夫介绍,目前全球有437座核电机组在运行。法国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约八成,德国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约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16座,核电发电量980亿千瓦时,还不到全国发电总量的2%。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