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岛施工技术的领跑者

核岛施工技术的领跑者

来源: 全球财经网 发布日期:2013-05-23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专利”一词的排他性多少让人感到敬畏。然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总公司优秀员工我国首座采用欧洲第三代压水堆技术的广东台山核电站核岛项目总工程师李政,却以自己的兢兢业业让笔者了解到,“台山核岛科学巨匠”光环的背后,是一个没有“三头六臂”的普通人。对技术研究的热忱,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坚持,使他成为核岛施工技术的领跑者。

牛刀小试的开始

  十多年前在岭澳核电二期、红沿河核电一期开始常规岛核电技术工作的时候,对核岛技术自主研制的念头就一直在脑袋里打转。那时候,很多人都是在盲目地程序性地忙,只盼来得及步履蹒跚地前行,唯恐落后于人后。和很多人一样,李政也在忙着工作,但与许多人不同的是,他并不盲目于此,工作过程中他开始自我反思,稍稍地停顿下来,总结自己的不足。那时候核电技术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很多技术的攻关需要与外国专家打交道。此时的他意识到自己科技知识、语言方面的不足,除了一方面勤勤恳恳地克服英语难关,另一方面便是对AutoCAD制图、品茗安全计算软件、3D3S、PKPM等技术软件开始逐个攻关。以至于,如今他带领的“李政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成员对他的口头禅就是“有问题找李政”;对他的评价则是“全能的软件达人”;给他起的“绰号”便是“百科全书”。

  2010年,那时的他在处理技术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哲学。可以说,在他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与我国首座采用欧洲第三代技术核电站(EPR)台山核岛不期而遇,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始,进入核岛领域,对于李政来说,是一次放空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以往丰富的经历培养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和宽阔的知识面,再加上对技术方面原本的兴趣,他很快参透了核岛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领。用于核岛核心部位堆腔中的牺牲混凝土、EPR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安全壳55C15预应力系统触变浆、摩擦试验、穿速、张拉、灌浆、监测等研究课题开始纷至沓来,2010年第一次获得局级工法、北京市工法的核电站安全壳大吨位预应力系统锚固件组装施工工法开始,科技成果络绎不绝。多年来,由他编制和主导的技术工法中2项获得国家级工法、7项获得北京市工法,研发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各项技术论文70余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核电施工领域科研攻关、技术开发、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对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当属EPR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施工组织成套技术的应用,而对于他的团队成员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核岛预应力搅拌站的建设。

未雨绸缪的严谨

  有人说,技术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就是学学软件,画画图,可是只有真正干上这一行的人才会体会到技术工作的不易和辛苦。“要真正做好一项技术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数据具体资料的收集必须有针对性,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国外先进的技术,未经复核生搬硬套显然是行不通的,一点点细节被忽略就会造成经济损失。”负责预应力搅拌站建设工程的技术员小杨说到,“李总平时对我们的工作干涉并不多,可心里明镜似的,言语不多,但对技术瑕疵提出建议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大家对他始终秉持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技术水平非常叹服。”

  预应力工程为核岛土建中重要的分项,服务于预应力灌浆。其建设工程涵盖基坑、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特别在主体结构方案的制定,是李政运用多种建设设计、计算软件完成钢结构受力计算。技术团队人员负责的钢结构设计原方案按12级抗风设计出图纸后,李政提出了增大抗风柱截面的建议,把图纸全部返工。这样的决定小杨最初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2012年第8号台风风力达13级的韦森特登陆台山后,躲在摇晃的宿舍楼里的小杨却笃定搅拌站会安然无恙,这样的想法在台风过后抵达施工现场时得以证实。于是,团队对李政未雨绸缪的严谨和总体策划的运筹帷幄更添了一分敬意。

谱写核电建设的传奇

  2010年4月18日6时,中建电力台山核岛项目经过68小时持续浇筑,完成2号机组核岛筏基9200立方米混凝土整体浇筑,谱写了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的传奇。而传奇的起点,在于李政牵头编制的自主化《EPR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施工组织成套技术的应用》,在预定工期内,采用混凝土供应、测温、冲毛专项措施、过程模拟演练等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完成混凝土浇筑,通过动态养护、防抗裂控制,未发现有害裂缝,受到我国著名混凝土裂缝控制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建电力核岛施工将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引领施工是核电建设的特色。 2012年9月12日上午,2号机组核岛穹顶进行吊装,该穹顶直径46.8米,高度13.6米,总重量231.86吨为全球最大,整个吊装过程用时90分钟,角度定位偏差小于1毫米。穹顶成功实现吊装无疑是核电站安全壳大吨位预应力系统锚固件组装施工工法、EPR核电站安全壳Griptec系列套筒组装施工工法等技术工法应用的最佳注脚。

  如果让李政概括一下他在核岛工作的最大感受,那就是一个字:忙。难怪他的团队对他生活中的评价就是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闷不吭声,在“您是否有什么业余兴趣爱好?”“您除了科研,对什么工作比较感兴趣?”……等系列问题的轰炸下,李政边带着安全帽边说:“我喜欢科研,核岛还有很多技术的难题需要试验、突破,不过估计要下次才能告诉你了” (他准备出发去现场了)。(蔡秀珍、孙昭鹏)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