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国际核安全始终是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9日上午,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康勇在军备控制与战略稳定国际研讨会上说。
康勇指出,在华盛顿和首尔两届核安全峰会的促动下,国际及各国核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国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状况显著改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应对核恐怖主义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应看到,国际核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局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
康勇强调,全球核安全努力是一个永续的进程,没有终点。各国应为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国际核安全而共同努力。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核安全国际机制,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首先应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中心作用,支持IAEA制定合理的核安全三年计划,鼓励各国充分利用IAEA核安保导则改进自身做法,发挥好IAEA在协调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IAEA部长级会议平台对国际核安全进程进行有效审议。此外,对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八国集团全球伙伴计划等其他国际倡议中涉及核安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
第二,各国政府切实承担起推进核安全的主要责任。各国应始终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不断完善本国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技术、设备、人力等各方面提高核安全水平,普及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
第三,积极开展双边合作与援助。相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应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施以援手,帮助后者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核安全水平,实现共同安全。
第四,发挥地区合作的独特优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深化地区内核安全合作。推动地区内有能力的国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通过建立示范中心、开展交流、研讨、培训、确定具体合作项目等方式,帮助地区内国家加强核安全。
第五,巩固国际核安全法律框架。鼓励各国遵守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推动普遍批准、遵守核安全相关国际公约,加强经修订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书的普遍性、有效性。
第六,始终坚持科学理性的核安全理念。应坚持核能开发与核安全并重,在坚定核能发展信心的同时正视核能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核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的根源,为加强核安全营造有利国际环境。
“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核安全峰会进程,不断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致力于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核安全努力,为实现核能的全面和平、安全利用做出贡献。” 康勇说。
为期两天的军备控制与战略稳定国际研讨会于8月8日在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典、巴基斯坦、印度、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裁军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的120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前政要、驻华外交官等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