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舆情:中国核电“走出去”事件发展及建议

舆情:中国核电“走出去”事件发展及建议

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发布日期:2014-01-24

一、舆情综述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核电“走出去”收获了三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订单,让国内部分舆论为之自豪。同时,在冷静地观察我国作为世界核电大国的地位和国际同行的成绩单后,也有分析指出,“速度和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目前,中国已建成17台核电机组,在建29台核电机组,成为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民用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

      而在“走出去”方面,2013年中国核电企业相继签约英国、罗马尼亚的核电项目,援建巴基斯坦核电站动工。在巴的核电项目中,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前,中国核电在海外仅有4个核反应堆,均是在巴基斯坦,且属于二代技术。

中国核电“走出去”引国际关注

      去年10月1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英国一个价值达160亿英镑的核电站反应堆扩建项目。中国两家企业将出资140亿英镑,共同持股约30%至40%。这是中国核电企业首次进入发达国家的核电市场,引发《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的关注。

      之后的11月25日,中广核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的合作意向书;11月下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在巴基斯坦南部援建包括两个核反应堆在内的部分设施动工,《金融时报》、俄罗斯塔斯社等国际媒体继续保持对中国核电出海的关注。

业界呼吁尽快形成合力出海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定位路线是三代核技术。目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承担从美国引进的AP1000技术的自主化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比AP1000技术更安全可靠的CAP1400。中广核和中核分别对自身现有的二代核电技术进行改进,开发出据称符合三代安全标准的核电技术路线ACPR1000+和ACP1000。

      《第一财经日报》文章指出,事实上,中国三条核电技术路线同时存在并且相互竞争的局面自福岛核事件后就延续至今,而这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核电“出海”最大的障碍之一。在已获得的海外核电项目中,中国企业大多扮演着资金输出者的角色。

      而且,目前我国自主三代的首堆工程还没有落实。对此,资深核电专家温鸿钧曾对媒体表示,中广核和中核在海外推销自主品牌三代核电技术时,对方就会反问:中国正在推广和使用从美国引进的核电技术,可为何向我们推销这些连你们自己都不使用的本国技术呢?

      《能源》杂志总结,近年来,国内不少人士在反思我国这种竞争核电格局,并十分推崇韩国“一家垄断”的格局,希望三家核电公司能够以“国家联队”的形式出海竞争。

二、舆情传播

      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核电“走出去”相关事件中,签约英国核电项目的舆论关注度最高,其次为中核援建巴基斯坦项目,新闻转载累计364条,具体见下表。

      解析:签约英国核电项目的舆情构成,以报道谈判进展和内容的居多,如《英国政府批准中国企业参与投资核电站》、《中核集团和广核集团140亿英镑投资英国核电站》等。

      此外,还有关于签约原因、风险提示以及反映英国舆论的报道,如《英国核能为何给中企打开大门?》、《中国投资英国核电:风险没有想像中那么大》,《英媒怕中企投资带来“核风险”》、《英财相宣布允许中企投资英核电站英网友纷纷吐槽》等。

      签约罗马尼亚核电项目的舆情构成,与英国项目的舆论反应相似,但无关于罗国内舆论的报道。如《中广核罗马尼亚核电项目签约 国际市场拓展“再下一城”》、《中罗签署核电合作协议背后中广核三年攻坚》、《核电合作开辟新路径 中国需打好信任牌》等。

      援建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尽管不是市场化意义上的“走出去”,但这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同样受到国际媒体关注。

三、媒体及专家解读

      国内舆论从中国核电从以前靠“引进来”发展到能“走出去”的进步、已“走出去”项目将起到的品牌示范效应、国际核电对手分析、“走出去”的问题以及应对建议等角度进行了解读。舆情综述中介绍了“走出去”的成果和主要问题,此处侧重业界的应对建议。

积极评价核电“走出去”

      中国核电业能进入世界上最早实现核电民用化的英国,这将产生很大的品牌宣传示范效应,不仅打开了发达国家的突破口,更易于未来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李宁去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核电从以前靠“引进来”发展到现在能“走出去”。“核电外交”的升级换代,是中国技术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形成体系的缩影,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工业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