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国核电成立产业联盟抱团走出去

中国核电成立产业联盟抱团走出去

来源:一财网 发布日期:2014-02-07

  历经整整三代人的发展之后,中国核电产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联盟。联盟成立的背景,是中国政府正在鼓励核电“走出去”。

  来自国家能源局1月27日的消息称,1月15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核技”)及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等三家核电企业联合发起,核电技术开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工程咨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14家单位参加,成立了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

  “国家能源局提出核电"走出去"的方向是对的。”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但中国核电"走出去"可能需要一些条件。首先要拥有核电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很重要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外面就只能当小伙伴。”

  “不要一窝蜂打起来”

  赵成昆说,中国核电目前尚未有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在这方面,中国还要付出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中国核电企业在过去一两年的"走出去"过程当中,都要拉上国外的企业,比如,中广核要拉上法国的阿海珐,国核技要拉上美国的西屋。”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上述消息称,作为一个不具备法人性质的行业自律组织,联盟将按照“统一思想、把握市场、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联盟机制,做好海外核电开发项目的沟通协调,加强日常经验反馈和信息共享,以便建设好海外核电项目。

  在赵成昆看来,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协调上述核电三巨头(中核、国核技、中广核)在“走出去”种种的关系。他认为,中核、国核技和中广核都有足够的能力“走出去”,但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府协调机制,以避免企业在海外“不相互竞争,不相互砍价”非常重要。“中国人还是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知情人士此前向本报表示,2012年,中广核和国核技分别联手法国阿海珐和美国西屋参与竞购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好比是一场凭借资本实力而非技术运营能力进行的窝里斗。他说,“这足以说明中国核电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急功近利,缺乏统一部署。”而在这一次的竞争者中,两家中国核电企业均没有坚持到最后。

  “这需要政府做好协调工作,不要自己一窝蜂打起来。”上述官员对本报说,“另外,核电"走出去"还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如何适应

  但不管如何,中国核电最终还是需要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同在1月27日,国家能源局的另一则消息则说,该局1月17日在京组织召开能源国际合作与能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时,该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说,2013年,中央领导亲力亲为推动经济外交,特别是能源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首次在其官网上提出了中国将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政策,以推动包括核电在内的本国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与此同时,本报注意到,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立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吴新雄还说,能源系统也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并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此前则向本报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出现以下情况:与对方签的合同太模糊太快,认为以后还能讨价还价,因此报价往往太低,导致最后经营不下去。他说,在海外投资时,中国企业要注意经济效益。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