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电华龙一号开工 预计核电项目年内将密集上马

核电华龙一号开工 预计核电项目年内将密集上马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15-05-08

  中国自主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今日开工
  预计年内将有6~8台核电机组投入建设
  林春挺
  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在昨天(5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核福清5号核电机组在今天(7日)开工建设。中核称,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新时代的到来。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是在4月15日得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在国内建设的。这有助于“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官方此前表示,预计年内将有6~8台核电机组投入建设。这意味着核电项目年内将密集上马。而这样的建设规模在中国核电史上实属罕见。
  核电项目年内密集上马
  《第一财经日报》从获得的会议材料中了解到,日前,福清核电5、6号机组施工准备已就绪,具备浇筑混凝土(FCD)条件。通常来说,浇筑混凝土是开工建设核电站项目的第一步。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是由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联合打造的核电技术。
  “这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意义太大了。”一位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技术”。
  本报记者此前从中广核获悉,目前,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广西防城港3、4号机组设计文件、设备采购及供货、现场施工准备、项目核准与执照申请等各方面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进展良好,满足2015年开工建设及后续连续施工的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
  4月23日,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世界核能发展论坛上表示,今年将新开工8台左右核电机组,此外今年国家能源局将出台关于核电基础创新的专项规划。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也在会上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年内将有6~8台机组开工建设,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将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
  张华祝认为,2030年前,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表示,未来10年中国核电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核电发展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有23台,总装机容量达2138.6万千瓦。至2014年底,核电总装机容量2030.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累计发电量1305.8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比2013年增加了18.89%。
  而为了给核电项目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中核旗下的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电”)已经计划在沪上市。证监会官网4月29日晚间在“预先披露”一栏中公布了中国核电拟上市的申报材料,这意味着该公司最快将在今年年内登陆A股市场。而中国核电拟募资162.5亿元用于核电项目的投资。
  另外,中国广核集团旗下的中广核电力(01816.HK)也已经在2014年年底在香港成功上市。同样,其募集的资金也用于核电项目的投资。
  谋求出海
  中核表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开工建设“也必将增强国际市场的信心”,有利于中国“推进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中核是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机组并具有批量化出口核电机组业绩的集团,自1986年以来,中核已累计出口1座核研究反应堆,5台微型反应堆,6台核电站,积累了在国外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今年2月,中阿政府签订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被认为是“华龙一号出口拉丁美洲”的一个标志。
  “目前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上述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中核表示,将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推进核电走出国门,以带动国内核电装备的批量化生产和出口。目前,中核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积极推动英国、阿根廷、埃及等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近20个国家核电项目合作。
  按照中核的布局,华龙一号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途经南亚、波斯湾(埃及),最终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终点英国,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完美路径和最佳实践。
  另外,本报记者从中广核获悉,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GDA)后将应用于控股的BradwellB项目建设,届时将真正实现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海外市场落地,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希望能够进军英国核电市场,这是因为后者打算在2030年之前新建8座核电站。
  但核电走出去注定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此前表示,中国核电一直在争取“走出去”,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中国在国外建设核电站方面缺乏经验,核电技术又是敏感技术,各国对技术要求都非常严格,审批也严格。
  “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一位核电专家对本报记者说,“这意味着我们要走出去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同时表示对核电走出去非常有信心。
  就像这位专家所说的,中核表示,它在铀转化、铀浓缩及元件制造上的现有保障能力和未来保障能力,完全可以保证中国核电的发展和走出去的需求。同时,中核通过60年的发展,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