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际核讯  > 德国核反应堆有望自给自足

德国核反应堆有望自给自足

来源: 中国日报 发布日期:2015-12-17

    中国日报网12月13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2日报道,德国科学家在核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制造出自给自足、不需要外界能量支持就能自行运转的核反应堆。这对能源短缺的当今社会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科研突破的核心是一台机器,它叫“螺旋石7-X”(Wendelstein 7-X),位于德国的格里夫斯华尔德,造价约为10亿欧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高度超过15米。科学家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几乎不产生废料的前提下,利用这台机器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科学家们在这一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个原子的原子核融合能产生核聚变。这一过程在目前已有的核电站中十分常见,能够产生不少能量。“螺旋石7-X”也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但它和常规核反应堆的区别在于,它可能只产生少量、甚至不产生核废料。

  科学家需要将氢气加热到1亿摄氏度,使之进入等离子状态,再将其装入严格密封的特制容器当中。如果等离子碰触到容器壁,后者将在高能之下融化。为了防止容器壁融化,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名叫“托卡马克”装置的容器来承载等离子。“托卡马克”结构对称,能够在超低温磁铁和强电流的帮助下“禁锢”住等离子体。

  “螺旋石7-X”也是一种“容器”,但可能比“托卡马克”更为先进,因为它不需要强电流的帮助,就能在容器当中创造出一种类似于恒星内核的环境状态,能够更加轻松地装载等离子。

  12月10日,科学家们利用“螺旋石7-X”实现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把1毫克的氢气放在“螺旋石7-X”当中,将其加热成为1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并且使这一状态维持了0.1秒。“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汉斯-斯特凡·博舍博士说:“我们非常满意。一切都和我们的预期相符。”

  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们下一步就要提高等离子的温度,并且把它装到比“螺旋石7-X”体积更大的容器中去。新容器名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正在法国修建。如果ITER也取得成功,将是能源界的重大突破。科学家们只需要在启动ITER时提供能量;一旦启动,正常运转起来之后,ITER就变成了一部自给自足的反应堆,不再需要外部能量的支持了。

  英国核聚变专家史蒂芬·考利说:“‘螺旋石’拥有天然设计,不需要电流。它利用奇形怪状的磁铁产生磁场,控制等离子,使之扭曲。这是实现核聚变的另外一种方法。”考利还表示,为了产生能源,我们希望核反应堆能够持续运转,所以,不需要强电流辅助的反应堆就显得非常划算。

  考利还表示,核聚变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就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有可能在几十年内就能实现。“我们现在已经足够接近,可以尝鲜了,”他说。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