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黑龙江小伙徐望超是阳江核电有限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来阳江近六年的他实现了人生两个最重要的目标——成家和立业,同时见证了核电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点滴变化。
将家人发展成为核电科普员
2011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的徐望超成为阳江核电有限公司的一员。他对核电安全工程师这份工作感到由衷的喜爱和自豪,这一呆就是近6年。
“我当时说在核电站工作,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留着寸头的徐望超笑道,亲朋好友起初“闻核色变”。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核电站或许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工厂。渔港内千帆竞发岸边商肆林立、街上游人如织、海水蔚蓝、空气清透……徐望超的女友小王参观核电站看到的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情景,颠覆了她之前对核电站的刻板印象。再经徐望超的讲解,小王便开始对这座核电站的认识改观。没过多久,小王也来到了阳江工作。
“安全是核电永恒的主题阳江核电站在建造、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都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因自身在安全防护部门工作,工作严谨的徐望超更加懂得核电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从神秘甚至恐惧到透明,核电知识的普及让徐望超身边的人对核电印象慢慢发生改变。
“附近的人对核电的认识或多或少有些误解,我有不懂的就会问他,然后我再向其他人讲解。”小王开玩笑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会向周围群众普及核电常识。
见证东平因核电而改变
核电站的建设集聚了越来越多像徐望超这样的外地青年,东平镇也逐渐名声远扬。近年来,随着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加快,东平逐渐从一个传统渔业小镇“蝶变”为一个新能源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综合发展的中心镇。
夜晚走进东平镇的白沙大道,现在宾馆饭店、酒吧ktv鳞次栉比。走在街上,身着工厂制服的人三五成群,南腔北调不绝于耳。此处也成了徐望超和同事爱逛的一条街之一。“现在核电站附近的饭店越来越多,菜式多样。”徐望超开心地说,东平的发展,也方便了他们核电站职工的生活。
“刚来东平时,路还没有修得这么好,搭车经过时路还很颠。”徐望超说,对比东平旧景,他觉得自己也应算东平镇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如今的允泊河附近的路段已褪去了脏乱差的外衣,换了一件清新且文艺的衣裳,成了三角梅、红掌叶团簇的“核电一条街”。据了解,这仅仅是阳江核电有限公司为周边居民所做的一点缩影。
“我们公司还有团队对周边小学进行帮扶,开展了‘带你看世界’系列公益支教活动。”曾经参与探访福利院活动的徐望超觉得,拉近核电站与居民的距离是互相关怀和问候。
外地小伙爱上阳江美食
来到冬夏分明的阳江,除了有气候方面的不适应,更煎熬的是在异乡打拼的艰辛和对家乡的眷恋。这几年,徐望超和妻子小王相互扶持,将阳江当作第二故乡。在阳江买房、成家……徐望超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提起对阳江的趣事,作为外地人的他却一反常态,爱上了阳江的美食,清淡的粤菜口味很合这位东北小伙的胃口。
“我喜欢阳江这边的汤,阳江人喜欢称为‘靓汤’。”徐望超说,在阳江,汤水是每一顿饭必需的。肉可以少,但一锅靓汤却不能免。自从在阳江喝过几次汤后,他就深深迷上了阳江的汤文化,便自己买来炖锅研究如何炖汤。
除了日常的一日三餐,宵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阳江说到宵夜,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河堤的夜市。虽然河堤的宵夜档基本都是露天大排档,看起来地方比较小,但是这里一到晚上就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徐望超有时会驾车来享受这独具阳江风味的宵夜。“捞粉啊、烧蚝啊,我都觉得很好吃。”为了吃到更美味的小吃,徐望超会到老城区寻找正宗的阳江美食。
所谓“择一城终老”,聊起今后的生活,徐望超说,来了阳江之后,他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也会继续在这座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