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的重器。超级工匠如何驾驭世界上最大的1.5万吨水压机,锻造出国内80%以上的核电锻件?


一家只有200多人的民营企业,已是华东核电基地最重要的厂家之一。全国50%的核电站密封圈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如何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制作直径4米的超级核电密封环?
多路记者齐出马 为你解读中国核产业DISCOVERY
在《解密中核》即将开播前,小编带大家来回顾一下这几个月来央视财经频道摄制组走过的核工业“天南地北”,这道核科普“佳肴”快来提前尝鲜喽!
1.“东南线”
福清核电基地

为了真实纪录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筒体吊装”。摄制组在凌晨三点前就爬到至高点,架设好摄像机准备拍摄,整段拍下来,一夜未眠。

摄制组下工地、上塔架,毫不含糊,只为讲述一线工作人员的故事。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时刻监督着他“第一个孩子”的成长。
秦山核电基地

在具有“核电博物馆”之称的秦山核电基地,摄制组亲历了成熟、严谨的核电管理流程。
在核电厂附近的山上,停放着核电站移动应急柴油发电车, 以备应急状态下使用。
2.“西南线”
核动力院
在核动力院深处,一台在1970年直通中南海的电话交换机,引起了摄制组的浓厚兴趣。

一个科研院所的办公室门上贴着年画,是不是很不可思议,那就到“解密中核”里去寻找答案吧。

一个废弃多年的工作室,老院长又一次拿起了当年的粉笔,在他写过无数个公式的黑板上追忆当年的激情岁月。
西物院

“人造太阳”,人类还有什么是想不到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西物院已经为实现这个梦想走了很久了。

这是在开新闻发布会吗?
后面像“八爪鱼”一样的机器,是用来模拟太阳上发生的核聚变设备——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
3.“西北线”
兰州铀浓缩基地

每个核电站都要吃的“粮食”是怎么做“熟”的?

被他们称为“第一个宝贝儿子”的金属罐里装了什么?
神秘的长廊尽头,也是摄制组非常想探密的地方。
北方核燃料元件生产基地

核电站“粮食”的半成品会运到这里 “分装”、“打包”,再送到核电站的“肚子”里。

他们做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的“粮食”,跟我们“蒸馒头”差不多,不过它用的“屉”比我们的锅可耐高温多了。
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在荒远的戈壁滩,也有着一支长年扎根的核工业队伍,他们在那默默守护了近60年。

这列专属小火车每天准时带着员工往返于住地和厂区,每天可以坐着小火车上下班,很浪漫不是吗?
像钳子一样的“机械手”,轻松抓取核燃料,然后放到剪切机里自动剪切。
千吨级铀矿基地

这里是蒙其古尔大铀矿,它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是大功臣哦。
4.“华东线”
原子能院

原子能院,作为核工业的“老母鸡”,培养出的院士、专家不计其数。
核药研发基地

与核相关的产品离我们并不远,这是同辐公司提供给医院使用的核医药产品。
华东辐照站里,堆着需要消毒除菌的各种产品。
不忘初心,由大做强,用核工业的“强”来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密中核,一路有你。谨以此片献给为核工业鞠躬尽瘁的老一辈核工业人和传承衣钵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