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广核就“一带一路”核电走出去情况答记者问

中广核就“一带一路”核电走出去情况答记者问

来源: :中广核 发布日期:2017-05-10

  5月9日,中广核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广核副总经理谭建生、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首席技术官毛庆、中广核铀业公司总经理余志平、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坚、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进共同出席发布会,围绕中广核在核电、核燃料、新能源、和睦系统等方面 “走出去”的情况进行汇报,并回答在场近50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一)

  新华社记者:英国核电项目是我国核电行业走出去的巨大成就,但外界一直质疑欣克利角C项目是全球最贵核电项目,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请问中广核怎么能保障欣克利角C项目的投资安全?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建生:

  感谢你提的问题,很好。这个项目非常受大家瞩目,也是一揽子的项目,看风险主要看它有没有现实需求。英国是很好的投资目的地,其法律健全、电力需求旺盛,我们相信在英国的投资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这个项目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法国EDF进行合资的项目,EDF占了66.5%股份比例,中国占了33.5%的比例,从投资规模和风险控制来讲,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最重要的战略诉求不是投资欣克利角C,而是通过控股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把我们的华龙一号技术带到英国。

  第三,这个项目的参考电站是台山核电站,是我们跟法国EDF联合投资和合作共建的,这个项目今年底就要投产了,整个项目的设计、建设,设备的组成以及整个安全管理经验都能够在欣克利角C项目上进行反馈和共享,对它的进度、成本、质量管理是有效的。

  第四,英国政府给这个项目一个很好的条件,电价是固定的,而且是长达35年,这在基础投资项目里面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投资大,造价高,但是回报也是比较合理和公允的。

(二)

  澎湃新闻记者:埃德拉项目是中广核新能源走出去的重要成果,请问埃德拉收购完成后,在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整合和融合方面有没有遇到困难?近期媒体报道埃德拉已经启动上市计划,请问未来有何发展计划?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坚:任何一个并购来说,整合是项目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跟做其他项目一样,在埃德拉并购开始的时候,就制订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整合方案,包括公司的定位发展、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财务审计甚至包括信息化等等,完成了交割以后就按照制订的整合方案再推行。我们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三层架构,重新发布了新的授权。

  从目前来看整合工作在顺利推进,员工分布在那么多国家,管理层都非常稳定,每个电站我都跑过,跟员工座谈,听过他们的诉求,整个都是正常的。从经营情况来看一切正常,所以我们的判断整个收购符合预期顺利推进。

  具体来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对内开展了几期多范围、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我们举办了几期埃德拉管理者和员工请到大亚湾来培训,因为你变成了一个中广核的企业,所以必须要了解中广核的愿景,了解中广核的企业文化,了解中广核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做了一些这样的宣讲,请他们参观了核电站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去参与外交部和商务部组织的外籍员工交流培训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广核,了解中广核的企业文化,在专业上举办了很多次的技术交流会和沟通,因为大家都是做电站的,所以我们通过跟核电站同行的交流,大家交流在安全管理、生产运维、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等等方面的心得。通过这种分享加强大家的沟通。

  对外,不能忽视的是我们在推进整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当地的社会形象,因为埃德拉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当时收购的时候也有很多报道,媒体也很关注,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推进社区活动,加强与项目所在地的市民关系,让他们以为我们是自己人,这个也是能够整合顺利推进的关键要素。

  在整合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文化的、法律法规的、宗教信仰的、理念的,比如说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就是理念的一些冲突。但是因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我们在商言商,按照国际的架构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都有丰富的电站运营经验,当他们觉得你能够提出问题和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信任,因为专业所以尊重,因为尊重所以就能够产生理解和沟通,产生了理解和沟通大家就能够形成一个团队,这样的话就可以克服,因为不同的国别、不同的区域带来的很多困难。这个工作要一直做下去,一直要把我们变成一个当地的企业,才可能说把这个整合基本做完。

  关于上市,我们在研究这个事情,等研究有了一定的结果,我们会根据结果做下一步的行动,我们的原则是很清晰的,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我们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来服务和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实现共赢,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毛庆先生,您刚才提到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核电技术审查,美国AP1000在通过了美国的审查后,还开展了几十项修改、历时十年才通过。您所说的华龙一号五年左右通过GDA会不会太过乐观?

  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首席技术官毛庆:谢谢提问,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应该说我们对华龙一号在五年内完成GDA审查充满了信心,美国AP100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通过GDA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美国AP100以及另外两个堆型都是在2007年作为第一批提交英国GDA审查的堆型。刚才我在台上介绍的时候提到了,在英国要建核电厂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厂址,第二个首先通过GDA。AP100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它在做GDA的时候还没有落实厂址,经过了几年的时间拿到临时的许可以后,由于厂址没有落实所以就暂停了几年的时间,到2015年重新落实了厂址以后,重新再恢复GDA审查,直到今年3月30号恢复了GDA审查。

  第二点,五年的时间是英国和安全监管当局通用的要求,在他的审查导则里面把GDA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他给出的建议时间加起来是5年,GDA通常的周期应该是五年,这是正常的周期,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

  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对GDA在五年内通过审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我们能够按照运行的计划完成,措施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技术方面,从2015年起,历时近2年,仔细研究和分析了英国通用设计审查的导则和英国核安全、环境相关的监管要求,以及EPR、AP1000、ABWR等已完成或正在开展GDA的核电技术在审查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前识别技术上可能存在的审评风险,并采取对应的应对措施。第二,我们也把华龙一号的设计,跟已经通过GDA审查的EPR和AP1000,正在做的ABWR项目,这三个项目它的GDA审查的文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在网上公开,把所有的找出来跟我们的设计对比,我们也会比较清楚关键要点是什么。我们直接和英国安全监管当局进行交流,我们也跟合作伙伴法国电力公司一起分析华龙一号存在的风险点,以及可以采取的解决措施。第一个技术准备方面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准备,提前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做好技术准备,才在今年1月份正式进入GDA。

  第二方面,在项目组织和管理方面,中广核内部成立了以集团公司董事长为组长的GDA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来推进GDA项目重大的决策以及整个集团资源投入的掌控。我们也跟合作伙伴法国电力集团在英国成立了合资公司,由中广核控股的合资公司,这个公司叫通用核能系统有限公司,我是这个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作为整个华龙GDA项目在英国的前台来掌控整个项目的技术工作,直接与英国政府进行对接。同时在国内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获得国家相关部委对我们的支持,在组织上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

  第三方面和英国安全当局直接的接触,应该始于2015年7月份第一次跟他们开项目会议,在这之后在项目层面给他们开了已经有10次左右的会议,在技术方面开了两次大型的研讨会,第一次是2015年,第二次是今年的三月份在深圳再次召开了四天技术研讨会,英国监管审评的主要技术的人来到深圳,跟每个技术领域所有的设计者面对面讲,他们讲审评要求,我们讲特征,双方进行对接。在3月份也安排了英国监管当局以及法国电力集团的合作伙伴一起参观了中广核的核电厂,以及中广核的研发机构,我们的实验台架,还有我们的设计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参观,他们对中广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对华龙一号按期完成增加了信心。

  最后一个是实体电厂的建设,防城港二期的工程建设,是给予申请方和英国审批方最大的信心,防城港二期工程的建设非常顺利,中广核计划近期邀请英国监管当局一起到防城港参观了解,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也保证我们能够按照预期完成GDA项目,谢谢!

(四)

  中国能源报记者:2013年广东江门核燃料产业园事件发生以来,国内新建核燃料组件厂一直没有进展,而中广核独辟蹊径到国外建设组件厂。请问中哈合资组件厂目前进展如何?产品是否会运回中国供国内核电站使用?

  中广核铀业公司总经理余志平:

  感谢您的提问,合资建燃料厂这个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关注,也列入到了能源分委会的跟踪项目,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项目在去年12月6号开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广核总经理张善明共同见证了开工仪式,这个项目开工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核燃料领域长期合作的结果,目前的情况主要是工厂涉及的工作,主要是设备采购的工作,以及相关的生产准备工作,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预计在2019年底项目能够建成投产。

  关于产品的销售,合资组建厂第一期的规模是200吨铀,主要的客户是面向中广核的市场,包括中广核走出去海外的核电市场。中广核和哈原工正在积极谋划第三方市场,主要面向第三方市场。哈萨克斯坦本身也规划建,我们这个组建厂也取得了哈萨克斯坦规划建设中核电站燃料的优先供应权,未来在运行方面会有很好的安排。

(五)

  大公报记者:中广核是国内首个自主核级DCS平台的研发者,在和睦系统问世以后,国内陆续有其他同类产品推出,跟国内的这些品牌相比,和睦系统处于什么水平?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和睦系统打算如何走出去?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进:

  谢谢你的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和睦系统的水平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国内除了和睦系统之外还有一些产品也正在研制的过程中,在这里回答三方面:

  首先中广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广核2005年成立了广利核,2010年10月对外发布了国内最早的自主核级DCS平台——和睦系统,在这一点上中广核走在了前面,掌握了市场的先机,至少领先了五年。

  第二个,从自主产品的技术来看,在这个角度上,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个公司,有些是自主研发,有些是合资,有些是联合。但是中国广核集团在核电仪控领域有非常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来自主研发,我们不需要跟国外的厂商或者设备供应商进行合资,也没有走联合的路,这体现了中广核的实力。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广核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掌握了所有的DCS的技术,包括操作技术,这些对于未来走到国际市场上跟别人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是合资,如果是联合开发,有可能遭到别人的扼杀。

  其次,我国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和睦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和睦系统”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目前,“和睦系统”已经完成对宁德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一期等在役机组相关设备的改造,这些系统投运后一直保持着安全、稳定运行。和睦系统还将在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阳江5、6号机组、田湾5、6号机组以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3、4号机组等项目上进行工程应用。

  第三个,和睦系统的工程应用方面的角度也是走在前头,我们从2010年之后一直都有工程的应用,像在大亚湾核、秦山做了很多和睦系统的系统改造,这些改造的系统运行业绩都非常好,安全、稳定,同时我们在新的大型项目里头,我刚才汇报的时候也提到,阳江5、6号机组、田湾5、6号机组以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3、4号机组等都用了和睦系统。有了这些业绩和经验,我们就能够看到所有的产品经过这些应用,它越来越成熟了。

  大家可以了解到,一个核级的DCS,说十年磨一剑是不为过的,必须有工程才能验证。我们的和睦系统很成熟,我们的业主选择了和睦系统,说明了他们对和睦系统很放心。关于和睦系统怎么走出去有两点,第一点在研发前期就已经用了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国家对和睦系统生产研发的过程中,采取了国内最严格的标准和法规要求我们的。

  和睦系统的鉴定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整个过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它的硬件要经过环境的实验,软件要经过外部的第三方的验证,在硬件方面,国外核安全局跟我们当时商定的标准是:欧洲的鉴定标准、美国的鉴定标准,结合我们国家自己制订的标准选一个最难的。这些指标在整个过程中最终都达到了,所以在国际原子能组织给和睦系统做鉴定评估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你们的这些标准怎么都比国外的还要高,我们国家是举全国之力来打造我们的和睦系统,对走出去来说我们已经占了先机。

  同时,我们的价格、工程质量都是非常优秀的,我们未来走出去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面,一定有多方面的竞争,除了价格之外,还要有很多的影响到业主选择你,我们有信心,用最好的产品平台,用最好的工程工期以及质量来打动业主,欢迎来选择中广核。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