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谭建生:改革开放40年 我国核电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谭建生:改革开放40年 我国核电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日期:2018-09-28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到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设备国产化率86.7%;从40年前的“小学生”,到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到老牌核电强国,可以说,40年间我国核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27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副总经理谭建生在“中广核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汇”活动现场,谈及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核电事业的变化时,这样说道。

    首先,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30多年前,法国和英国共同来到大亚湾,为中国建设首座百万千瓦级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彼时的中国人完全是“小学生”的角色。但在30多年后,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联合,共同建设英国20年来首座核电站。”

    谭建生表示,从引进国外技术,到使用自主技术成功开启全球最高端市场,改革开放的40年,中广核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实现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是核电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据了解,在筹建大亚湾核电站时,当时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不到1%,连大宗材料,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仅有调试锅炉为中国生产。此后,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虽然1997年岭澳一期核电站建设仍是外方设备总包采购,但中广核利用中方设备采购分包的机会,有意识地推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国内采购,一举使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30%。到了岭澳二期,两台机组国产化率达到64%。

    距谭建生介绍,随着我国核电的规模化发展,核电自主化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从红沿河1号机组的75%,到阳江核电5、6号机组的85%,再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86.7%,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发生了跨越式发展。

    在本次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中广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联合摄制的十集大型纪录片《改革开放40年·核电风云录》首映式。该纪录片全面展示了我国核电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大亚湾走向世界发展历程。据悉,该纪录片将于今年10月份播出。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