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核在酝酿一场科技大变革

中核在酝酿一场科技大变革

来源: 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19-01-10

    1月8日,中核集团时隔20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仅有两项),这是自1997年以来中核集团再获该奖项特等奖。

    而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新闻莫过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上调60%,也就是从过去的500万元提升至800万元(比2018年诺贝尔奖金还要高),而且个人可自由支配奖金。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奖金额度和结构的首次调整。

    并非巧合。在1月8日,中核集团召开的科研院所薪酬改革启动会上明确提出:要让顶尖人才拿最高工资。这次会上还提出:

    1. 要使激励资源大幅向主业领域和核心骨干人才倾斜。要让顶尖专家在集团拿最高工资,使其达到并保持行业领先甚至全球领先水平,积极吸引外部拔尖人才。

    2.对于基础研究人员,将拉长考核周期,可以2~3年考核一次,将其薪酬稳定在行业较高水平。

    3. 对于按照既定方向潜心研究,实践证明方向错误或未实现预期成果的,也适当认可。

    4.产生科技成果的要予以重奖,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并产生净收益的,将及时足额兑现科研人员应得部分。

    5. 各科研院所要允许挑战学术权威并宽容失败,营造尊重、依赖科研人才的氛围。

    按照习总书记对我国核工业发展定位,未来30年,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科技创新。

    顶尖的科学家和科学团队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两弹一艇”创新突破的关键就在于核工业拥有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以邢继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华龙一号”机组每出口一台,可直接带动200多亿元的设备出口和100多亿元的服务出口。

    目前国内各地都在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拼抢一流人才,核工业作为各类优秀人才比较密集的地方,要想有科技创新的硬成果,首先需要具备组织生态的软实力。中核集团的改革或为其科技创新打开一扇窗,其科研生态能否由此形成,全行业拭目以待。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