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1-03-06
3月4日,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能院党委书记罗琦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两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
罗琦立足我国核工业发展,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言献策,就研究堆发展及现有设施高效利用、核科研基地安全隐患治理、先进核基础技术研发基地建设、核能发展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提出5条提案,引起媒体和业界高度关注。
01
加快我国研究堆发展及加强现有设施高效利用
研究堆是从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放射化学、活化分析、材料科学、同位素生产、核电和核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对推动核科技创新、改善国计民生、提高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琦委员指出,我国核工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已建成21座研究堆,其中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等相关技术水平已达世界先进;但我国研究堆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研究堆的数量、性能、利用效率等,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罗琦委员建议:一是统筹布局,加快我国多功能高通量研究堆建设的立项论证和批复;二是升级改造国内现役研究堆,完善配套设施;三是设立专项运行经费与开放共享机制,提高利用效率。
02
尽快落实核科研基地安全隐患治理资金渠道
核工业创建初期国家建设了一批核科研基地,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及今后仍然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随着社会发展,早期建设的老旧设施超期服役和老化等历史遗留问题日益显现,需尽快开展安全整治,提高安全水平。这些研究单位主要收入为国家财政拨款,现有资金渠道无法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安全问题,需要国家尽快落实专门渠道解决整改资金。
罗琦委员指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彻底解决核科研基地历史遗留安全问题是新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批示“核工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2020年,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国内各涉核研究机构积极推进老旧科研设施安全隐患整治。由于该类安全整治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退役治理、科研等多个资金渠道,涉及资金较大,国家尚无该类资金渠道。
罗琦委员建议国家设立核科研院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专项资金渠道,彻底解决核科研院所的历史遗留安全问题。同时,考虑到三年内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要求,建议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采取必要保障措施,确保项目及时实施。
03
加快建设先进核基础技术研发基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原子能院作为国家综合性核科技研发基地,需要通过补齐和补强重大核科技科研设施、综合性研发平台、专用试验设施等能力,持续不断发挥核科技研发国家队作用,支撑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因受制于北京基地发展空间不足、环保条件约束加强等因素,亟需在雄安新区和嘉峪关地区拓展建设新的核科技研发基地。
罗琦委员提出,北京基地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串列加速器“四大平台”相继建成,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能力支持,大平台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建议将“四大平台”能力拓展纳入国家有关规划;雄安和嘉峪关基地是先进核技术研发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其建设纳入国家和有关地方规划,尽快落地实施。
04
加快推动核能发展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亟需发展低碳清洁能源。
罗琦委员指出,核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用不可或缺的低碳能源,是我国履行减排承诺的可靠选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预判,只有增加核电利用,未来全球才有可能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我国现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具备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基础条件。但我国现有核电规模及增速尚不能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尤其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在生产、上网、输送、储能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而核能是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不可或缺的支撑,是维持电网电压与频率稳定的重要能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罗琦委员建议,加快核电发展步伐,保证稳定的年开工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所有核电项目均享受可再生能源相应电量消纳政策,确保核电承担基本发电负荷的调度地位始终得到保证,以保证核燃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05
加快推进放射性药物研发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药物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是迈向精准医疗的重要途径。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的核心和灵魂,在分子诊断和精准医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医学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罗琦委员指出,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制迎来了第65个年头,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医用核素依赖进口、核医疗装备不足等瓶颈问题。目前我国在放射性药品人均使用量方面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未能发挥出放射性药物的优势和应有作用,同时也说明放射性药物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罗琦委员提出建议:一是国家部门应加大对放射性药物前期基础研究投入,形成原始技术积累,指导放射性药物的技术开发,促进原始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拟定国家层面的项目需求指南,优先集中攻克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重大疾病,促进多个相关领域的技术合作,形成国际领先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体系,同时形成多支国际一流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专业团队。二是出台新的政策,进一步调动药企积极性,降低药物成本,扩大市场。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