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关于培养创新型国防科技人才的提案

关于培养创新型国防科技人才的提案

来源: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发布日期:2022-01-04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四卷)》已完成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发产业先声的智慧文萃,是行业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产业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思想文库。即日起,协会微信公众号将精选大部分文章与广大读者共享。今天推出的是“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板块文章《关于培养创新型国防科技人才的提案》


万  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


《关于培养创新型国防科技人才的提案》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核工业是国家安全基石,核科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相关重大工程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性科技工程。回顾我国65 年核工业发展史,战略核科技的发展唯有自立自强,要不来也买不来,核科技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实质是人才驱动。十八大以来,我国核工业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若干重大工程进入攻坚关键期,核科技人才需求迅速增加,核科技人才无法满足国家核科技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核科技人才培养规模不能完全满足核工业发展需要。国防科技自强自立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须依靠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必须依靠自主培养。“两弹一艇”时期,国家为发展核工业在高校大规模开设核相关学科专业,建立了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国防科技 工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以核物理、核燃料、核化工为代表的核科技相关学科,以物 理、数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逐渐萎缩,高等院校培养的相关 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核工业发展需求,核工业产业链正面临人才断档的风险。


二是现有人才评价体制机制考虑国防科技人才的特点不充分,难以调动国防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国防科技工业关乎国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参与其中的国防科技人员往往是“干惊天动地事,作隐姓埋名人”。尤其是核行业一些重大国防军工项目涉密程度非常高,根本不能宣传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能发表论文,不能申报科技成果。同时,这些项目周期短则十年,长则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加上奖项申报三到五年,依托项目产出人才时间跨度非常长。但是现行人才评价体系强调成果、论文、奖项等,导致“出工程不出人才”的现象。以我所在核工业为例,某涉及重大工程总师扎根深山,参与该重大工程科研工程二十余年,作为工程总师主持推动了该项工程里程碑节点圆满完成。他任职工程总师十余年,共申报了三次院士,前两次因工程未完成而未能申报成功,工程完成后他已是 65 岁,今年第三次申报,又因没有奖项而未能突围。他的事例一定程度影响了参与重大工程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是艰苦偏远地区引才留才困难。尽管三线单位逐步搬迁,但重大国防科技工程往往无法搬往大城市,地处艰苦偏远地区,工作地点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和子女教育资源差,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困难,核重大工程人才流失率逐年增加,甚至部分核心人才、重要骨干选择前往大城市能获得更高薪酬待遇的民营企业工作。


针对我国核科技人才流失的突出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新型核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核科技人才培养,以满足我国新型国防人才需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具体建议如下。


1.强化国防定向生培养体系,建立新型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举国体制。核技术是当今世界重要战略威慑力量,面对世界有核国家的封锁,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引领核动力相关重大工程项目十分困难,自主培养是核工业人才队伍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两弹一艇”时期做法,建立新型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加强数学、物理、化学方向在高校的设科建系;加强与用人单位对接,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加强重点高校核相关专业的国防定向生培养,加强国防定向生向国防建设单位输送。


2.深化人才使用与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依托项目出人才。一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推动两总系统和首席科带制度改革,落实技术负责制度,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二是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四唯”,树立正确人才评价导向,以实干业绩为标准,给予国防重大工程战略地位相匹配的人才申报绿色通道,对于完成国家战略性的重大工程的顶尖专家直接根据重大工程完成情况决定是否聘为工程院院士。三是深化人才制度改革,解除退休年龄、干部返聘等限制,充分发挥各类各层级专家作用。


3.加大对从事重大工程科技人才的稳定支持与保障,为科技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平台。国家重大工程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效益较低,需要国家重点支持,特别是加大对从事国家重大工程科技人才的支持。一是大幅度增加事业费。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但事业费标准几乎没有调整,人均(2~3)万元 / 年,远远不够,建议至少增加至人均 15 万元 / 年。二是加强人才保障。改善交通条件,在市政规划考虑三线单位配套建设;为在艰苦地区从事国防科技的人才在就近的城市提供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的特殊政策;为在艰苦地区从事国防科技的人才提供公租房保障,解决人才安家问题。(本文刊载结束)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