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企业资讯  > 中核科技:持续改革激活企业原生动力

中核科技:持续改革激活企业原生动力

来源: 中核科技 发布日期:2022-05-29

从助力中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到成功转型市场经济,再到成为中核集团首家上市公司,纵观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之路,可以说,改革创新是其与生俱来的重要品质。


“唯有敢于破局、勇于担当的思维才能永立发展的潮头。”正如中核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彭新英所说,公司业绩近年来持续飘红,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持续把改革作为破解公司发展难题和化解矛盾的有力手段,有效地激活了企业原生动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阻碍发展难题


时代环境的变化造成机构的职能具有变动性。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使机构保持权责一致是机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核科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进入了发展“快速道”。但就在不断“超车”的过程中,公司决策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中核科技这部已有70年历史的“老爷车”上有些部件已经老化,特别是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模式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市场化管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推进完善有利于公司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让这辆“老爷车”焕发新生,各个部件各司其职、配合顺畅、协同高效,成为了近年来公司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基于对新形势和现状的判断,中核科技党委从顶层设计入手,将现实需要与未来展望联系起来进行统一谋划。


优化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能。实践中,中核科技“坚持不立不破、先破后立”“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将组建新单位和裁撤旧单位有机衔接起来,先后成立精密锻造子公司、检测子公司等七大利润中心,设立市场与营销管理部、战略规划与资本运营部等,通过整合、合署、合并、调整、划入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处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塑造科学合理的机构职能配置,形成了价值创造、价值支持、职能管控“三大模块”,搭建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体系,系统解决了部分领域出现的职能重叠交叉、权责划分不清、权力运行不畅等突出问题。


整合研发资源,打造创新高地。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科技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能力。中核科技捏紧五指攥成拳,整合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研究设计院,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利用,促进科技资源有机整合、高效集聚、科学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公司打造更高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打破系统阻隔,探索政府和企业共建、同类企业联建,推进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结对联姻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联盟,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先后成立3个省部级技术平台、2个联合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工作站和1个苏州市硕士研究生科研基地。以石油石化、核工程、电站、水务等四大领域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路线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问题,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部分科技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源源不断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事业部制改革,打破固有格局。未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2020年,中核科技着手启动大事业部改革,探索适应公司发展的大事业部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的授权体系,明确了界定总部和事业部的职权,充分放权给事业部,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独立、快速决策,减少协调和沟通时间和成本,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促进“部门生产单元”向“流程生产单元”转变,逐步实现事业部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完整的价值链,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事实证明,大事业部制改革“贴近现场、贴近市场”、能够紧追客户的需求,适时感知市场的变化,洞察客户的内在体验,使得业务单元的经营活力得到了完全释放。2020年、2021年,中核科技连续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


2022年,中核科技将持续健全事业部制体系下的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厘清条线扎口管理权责,做到“责权利”明晰、内部高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完善事业部制运行模式下的制度管理体系;细化落实对标国际一流各项工作,真正发挥对标的“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作用。


推动生产模式变革,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核科技“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家完全市场化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时刻面临着市场需求多变、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约束趋紧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可以说,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人均劳动生产率较低等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下的顽疾成为挡在中核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为此,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变革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以工业化、流程化、自动化为特征的高效生产和精益管理升级,成为了中核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正如彭新英所说,作为致力于打造“专精强”特色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中核科技,积极探索最佳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和推行精益生产模式是中核科技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是中核科技迈上新的赶考路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以信息科技赋能企业“智造”升级。借助ERP+SCM+CRM+智能工厂+AIoT+5G无线网络,以U9、ERP、MES为“中枢神经系统”,自动化设备、智能产线、传感器、条码等作为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包括工业互联网、IOT等可感知环境、获取信息,传递指令,实现生产过程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和一体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智能加工生产线、柔性装配单元、自动智能泵台、自动焊接系统、智能仓储……这些涵盖了制造加工、生产装配、试验检验、焊接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布局,实现了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的延伸,从局部自动化到全面数字化再到智能制造打造了新范式。在此基础上,2022年,中核科技将按照信息化五年规划、智能制造三年计划,深化MES系统应用以及驾驶舱系统建设,试点智能生产设备信息集成,打通信息流,提高产品性能和制造质量。


以精益管理推动生产制造水平提升。精益管理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引擎。自2019年开始,中核科技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精益理念,以“更精细、更精准、更科学”为目标,重点聚焦“生产组织、质量保障、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管理创新和团队建设”环节,大力推进对标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6S、精益QC、问题管理等精益管理工具,系统推进精益管理。在两年时间里,形成了计划规则、产线规则、供应链规则43份,石化产品计划按期达成率提高17个百分点,各类产品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3天,完成近900条提案改善、40个课题改善。2022年中核科技精益管理将进入第三期实施阶段,恰逢中核集团“精细化管理年”,中核科技精益管理也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精益课题持续开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思维理念与行为方式,进一步增强成本竞争意识、成本节约意识,大大提高了原材料、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控水平。


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人是改革中的关键因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核科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相继出台一系列围绕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办法,着力打造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逐步实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的改革目标,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干部能上能下,激发源头活水。改革,首先要从干部改起。“如果成为该部门负责人,你认为部门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成为该部门的负责人,我认为……。”一问一答,考官出题、竞聘者答题,管理部门负责人竞聘现场气氛略显紧张。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公司相继在管理、技术等推行公开竞聘上岗方式选拔干部,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同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的岗位序列与职务、职级、职称序列的有机衔接。改革进行到现在,在强化能上能下管理方面,公司仍在持续发力,致力打破干部的“铁交椅”,推动干部“能上”“真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彻底打破岗位终身制。


员工能进能出,盘活人力资源。干部要能上能下,员工同样也要能进能出。“过去,进了公司虽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能说就端上了铁饭碗,但总体而言员工‘进’得多,对如何‘出’确实考虑还不是很够。”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如何实现员工“能进”“真出”,成为了三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此,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公司推动构建 “1+N”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制定员工奖惩管理办法等员工管理制度,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和契约化管理。成立待岗中心,针对违法违纪、违反劳动纪律、低等级绩效、不能胜任工作的四类人员安排离岗培训,对培训不合格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降岗、待岗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原有相对固化的模式一旦打破,释放出了强大的“鲶鱼效应”,广大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积蓄了能量。


收入能增能减,营造争先氛围。“员工收入可不能减少,不然队伍会不稳定的,以前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但如此一来如何才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打破‘能增不能减’的怪圈我们势在必行。”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新英掷地有声。为此,公司先后推进工资总额备案制、岗位工资职级调整,实行责任制考核改革,形成了分级分类、覆盖全员的“多元化、强激励”绩效管理体系,以考核更精准、激励更直接、约束更有力为目标,通过“放管服”改革打破工资“大锅饭”现象。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实现了核心骨干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紧密绑定,激发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揭榜挂帅”、协议制薪酬制等激励措施,鼓励了公司科研人员积极承担公司重大科研项目,深耕技术研发,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非易事,坚定必能成。前行之路上,依然有高山、关隘需要去攻克,只有始终保持砥砺不畏艰险、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涵养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改革意志,才能创造出更加傲人的伟业。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中核科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三新一高”和“双碳”目标要求,以“精细化管理年”和“党建品牌树立年”为载体,系统谋篇布局,向改革要效益,依托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专精强”特色装备制造上市公司,为助力实现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中核浦原“双平台”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