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核工院 发布日期:2023-10-2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国家电投组建宣讲团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行‘2035一流战略’”宣讲活动。10月25日,宣讲团在上海核工院举办现场宣讲会,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叶元伟主持会议。
宣讲会上,国家电投宣传与群团部副主任王磊作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随后,宣讲团成员宣讲了本单位围绕新能源产业技术革新、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雪炭N行动” 和基层创新等关键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2035一流战略”落地的良好实践。
上海核工院青年宣讲团成员范宸宇以《用担当和坚持浇筑“国和一号” 》为题,现场分享了上海核工院在推动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和一号”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体会。
叶元伟指出,宣讲会上分享的典型实践,不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征程中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绿色、创新、融合,真信、真干、真成”核心价值观的完美阐释。全体员工要深刻把握宣讲活动的精神实质,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公司落地生根。
一是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推进“2035一流战略”落地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是要持续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奋斗热情。
三是以本次宣讲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第二阶段工作。
宣讲会以现场和视频相结合形式召开。公司大党建部门负责人、党组织专职书记、预备党员、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代表等现场参会;上海成套院、国核自仪、国核运行以及公司其他员工线上视频参会。
相关链接
用担当和坚持浇筑“国和一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报告还指出,核电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取得重大成果。
“国和一号”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作为全球最大、安全水平领先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国和一号”单机组电功率达到150万千瓦,居于全球核电技术的最前沿。重大专项从2008年启动至今已经有15年,国家电投不负重托,团结600余家企业、3万余名科研人员,为国家铸成了核能产业的“国之利剑”,也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情。“国和一号”的背后,是一段段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攻坚、善于成事的篇章。作为经历者,我用两组数据,报告我所体会到的“国和一号”精神。
第一组数据,是“从120到150”——为国担当终有成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通过重大专项压水堆实施方案,正式开启了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之路。国家当时的策略是在引进美国先进核电技术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根据美方的合同限制,只有将核电站单机组电功率从原先的120万千瓦提高至150万千瓦以上,我方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120到150万千瓦,看似只是25%的提升,却会触一发而动全身,设计难度几何级增加,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很多设备的规格甚至远远超出了当时制造能力的极限。
要创新,就是再难也要上!为了让我国核电产业拥有自主技术,不再受国外制约,我们毅然决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前后五年,我们重新形成了140套反应堆主系统方案设计,每一个方案和原来相比都是颠覆性的。为了对设计进行全面验证,在全国各地一共建设了43个试验台架,开展了6大课题共887个工况的独立试验验证,很多试验都在挑战核电领域的无人区,充满了困难和风险。
以反应堆含核材料熔化试验为例,该项试验难度高、风险大,国际上仅开展过小规模原理性试验,在试验技术上存在很多空白。日本福岛事故就是因为熔堆造成了巨大环境污染,因此试验能否成功备受关注。试验最难最危险的,就是需要将核材料加热到3000度,当时几乎没有容器能够承受这样的高温。研发人员想尽各种办法,克服了点火失效、出料困难等种种难题,最终提出了可移动坩埚、屏蔽环等多种创新方案。冒着熔融物泄漏风险,成功完成全部试验,为反应堆安全设计提供有力验证。
终于,历经长达10余年的自主研发和自主设计,“国和一号”成功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中国核电历史上范围最大、深度最深的一次项目安全审查,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党中央的这份肯定来之不易,也是对我们10余年担当和坚守的最好嘉奖。
第二组数据,是“从32%到94%”——锲而不舍成大道
大家近期都为华为麒麟芯片突破美国封锁而感到欢欣鼓舞,这就是关键产业国产化的魅力。相比起来,我们的国产化故事也许没有那么传奇,但同样艰难、同样振奋人心。
“国和一号”自主化工作的核心就是设备材料的自主化国产化。核电站涉及的不同设备有六七万件,2009年我国首台AP1000机组国产化率仅有32%,并且关键核心设备基本都靠国外进口。而13年以后的今天,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4%以上,压力容器、主泵、蒸汽发生器、仪控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设备都实现了自主供货。
从32%到94%!这是国家电投牢记中央嘱托,组织国内600余家单位,一步一个脚印交出的一份历史答卷。近7万个设备不仅代表数量,更代表难度!
以堆芯仪表探测器为例,它好比反应堆内的一双“眼睛”,实时监测反应堆堆芯运行状态。该探测器需要在一根长14米、直径仅9毫米的细长管里,装下8个只有1.6毫米外径的高性能传感器,一方面加工难度高,另一方面要保证高精度高可靠性着实不易。在国内毫无研制经验的情况下,我们与浙江伦特公司从2015年开始启动了艰难的自主攻关。试验中最关键的,是要在核反应堆运行时进行样机测试,连续不间断地验证传感器的数据实时采集能力和测量精度,当出现信号传输波动等突发状况时,常常需要团队在试验现场当机立断,直接手写试验规程。由于高昂的堆上试验成本,工程师们每次下笔都好比一字千金。试验团队以接力的方式,经历了数十次连续作业30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试验,最终研制出了误差仅1%的国产化探测器,而他们也被称为“在反应堆里抓中子的人”。
通过艰苦的国产化历程,我们建成了“国和一号”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出了1300多家合格供应商,推动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基于我们的良好实践和未来布局,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国家电投“国和一号”现代产业链链长,这也是国家电投首个、我国能源领域首个“链长”。
回顾从重大专项到产业链建设,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唯有担当,创新唯有坚持。“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部署要求,秉承“真信、真干、真成”的信念,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更先进、更安全、更具竞争力的先进核能系统,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