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常州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争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常州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争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来源: 常州日报 发布日期:2009-03-27

  杜圣华,原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上海核工院技术顾问、中原对外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致力于推动我国核电装备国产化,是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核心设备——核反应堆主要设计领导之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目的何在?

  杜圣华(以下简称“杜”):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将核电列为重大项目,含义深远。一方面,要解决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有核电、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清洁能源取代现有的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发展新能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发展核电能加快国家科技进步,增强国力,提升国防能力,这给核电装备制造相关企业带来了机遇。

  记:这为我国核电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杜:从宏观上说,发展核电,要靠自主创新。国家要实现核电国产化,即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电装备国产化。国家目前规划到2020年实现核电发电8000万千瓦。目前已运行发电的1000万千瓦,在建2000万千瓦。未来12年里,国家还要建设5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平均每年要建4座10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这对设计、制造单位提出了挑战,也是机遇。常州要在这样的大机遇中争得一席之地。

  从微观上说,核电站除了主设备外,还有许多系统设备,如支撑结构、电缆、通信、柴油机等,一座核电站光阀门和泵就达到3万多台、件。这些装备及材料,国家缺口大,如焊接材料,目前还全靠进口。这就给常州这样有一定装备制造业基础,但还不具备生产主设备能力的城市带来了机遇。

  记:您对常州核电装备企业有哪些建议?

  杜:首先要获得准入资质。一是要建立严格的质保体系,二是要有大型成套设备,包括厂房、硬件设备等。三是要求人员必须通过培训,获得相关证书。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再制造出样机,通过鉴定才能获得准入资格。如果还有类似业绩,就更容易获得资质。

  其次要发挥优势,循序渐进。常州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相关企业要通过邀请专家讲课咨询、对员工进行培训、组织专门班子申请许可等手段,实现生产系列化、标准化,以进入市场,降低成本。然后,再从核电周边设备入手,逐渐向核心设备深入。

  三是要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常州高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能力较强,很多已经在企业中成为技术骨干。在常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为常州核电企业输送更多的技术人才。

  记:上海核电产业实力很强,常州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杜:上海采取的是松散的产学研联合体的形式。由企业提出课题,高校、研究所承担课题。利用高校和研究所的人才和实验设备优势,帮助企业解决设备分析和完成相关实验。

  另外,上海成立了核电办,主要负责确立上海核电装备发展目标、规划,对上海核电装备企业进行分工协调,避免无序竞争。由核电办组织确立攻关项目,通过企业立项,专家评审、筛选。立项项目将获得政府部分资助资金和低息贷款。项目结题后,再由核电办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这样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上海的核电装备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

  这些都是常州可以借鉴的经验。常州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完全有条件成为我国第四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这次在论坛上成立的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协会,如果能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相信对常州核电装备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