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向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华南、西南六家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主任颁发聘书,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与10家属地化地勘单位签订了铀矿合作勘查合同。孙勤表示:“这是中核集团与属地化队伍合作开发铀资源的一大步,标志着中核集团构建大铀矿地质体系迈出了新步伐;同时也是核能事业总体开发的一小步,之后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0年队伍再会师 铀矿勘查新体系的一大步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长王福平有了“新”身份——核工业华东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地质办”)主任。接过证书的他有些激动:“10年之后拿到正式聘书,有一种归属感。有了证书就有了权力,有权必有责。接下来,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大铀矿地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实,地质办主任这样的称呼并不是今天才有,它已经存在了10年。早在我国地质事业属地化改革的时候,国土资源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印发了225号文,其中明确规定,在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华南、西南6个地区以6个研究所为依托,分别设立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在隶属关系上属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派出机构,并明确规定相应职责。属地化结束后,6个研究所虽划归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管理,但在机构上,6个地质办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实质性工作开展得也不够。西北地质办主任苟润祥表示:“离开‘娘家’10年,却没有正式的身份,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根据225号文的精神,中核集团对6家地质办主任正式聘任,实现了对地质办的升格管理,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派出机构变为集团公司的派出机构,日常工作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负责。“这次任命一方面是为了落实孙勤同志所强调的‘构建新体系,形成大联合’的理念面对铀资源大需求、大市场,着眼于未来发展,争取主动,形成核心,发挥主导,构建国家铀资源勘查开发主体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各地质办‘理顺体制、扩大职能’的要求。” 李德连说,“从现在开始,集团公司将与6个地质办以一种新型关系,为我国的铀矿勘查事业共尽其力。”
10项项目协议 核能合作开发的一小步
一口气与10家属地化地勘单位签下合作协议的李德连告诉记者:“这可不是简单的项目协议,而是铀矿勘查大联合的良好开端,是集团公司实施新的资源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0年,中核集团明确将“实施大基地战略,构建核地矿大联合新体系,建立核地矿良性发展机制”写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李德连说,“这一资源战略,是集团公司面对我国核电大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市场化、多元化的竞争态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提出的新理念。” 为落实这一理念,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一方面继续发挥铀矿勘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在建设大基地中攻坚克难,多找矿、找好矿;另一方面与属地化兄弟单位积极沟通、协调,汇聚各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合力。
“这次的项目合作协议与以往有所不同,在合作机制上是一次创新。”李德连说。集团公司此次与属地化的战略合作引入了市场机制,实行“集团公司投资、模拟基金运作”的方式,在商业性铀矿勘查合作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从其矿权出让收入中扣除留给勘查单位一定比例的收益后,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配。“参照这个规定,我们也将采取‘集团投资,模拟基金’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中核集团筹集资金,与原探矿权人合作开展商业性铀资源勘查。由此取得的地质成果,采用市场方式出让探矿权,所得收入,集团公司与地勘单位按合同约定权益分成。
最后,李德连说,通过构建大体系,形成大联合,建设大基地,探索新机制,新的铀矿勘查格局正在浮出水面。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铀矿勘查的大发展,大大增强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孔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