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三大规划“剑指”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等核心难题

三大规划“剑指”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等核心难题

来源: 国企杂志 发布日期:2012-07-09

        通过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智能电网的接纳能力,来保持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最理性的选择。

    一面是电荒,一面是电力资源闲置浪费。仅在电荒问题突出的2011年,就有1700万千瓦风电装机闲置。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备受业界瞩目,但是由于并网难,弃风限电等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产业化困局凸显。电网短板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

    各界对并网问题的探讨早在进行,但无一例外的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推动,系统攻克电网发展本身的技术难题。

   时间进入2012年,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开始着手推动新能源并网问题。科技部接连发布《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剑指新能源发展的并网难等核心难题。

    电网短板

    中国风电世界第一绝对是个讽刺。

    尽管中国2010年风机装机容量已居世界首位,由于并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风电利用率却让人不敢恭维——44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并网容量只有2956万千瓦,而且还不能保证满发。

    201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通过对10省(市、自治区)的风电场调查得知,由于电网调度等原因被限发的电量高达59.8亿千瓦时。据此估算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发而损失,创造历史最高值。这些损失的电量折合标准煤超过330万吨。

    电监会的统计则显示,2011年我国部分省市风电弃风达20%左右,“三北”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超过30%,直接经济损失达近百亿元。面对去年的电荒,由于并网难,1700万千瓦风电装机闲置。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风电5年时间干了国外20年做的事。中国风的虽然发展速度赶上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近两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开始凸显,并网瓶颈难解、弃风限电不断扩大、装机规模减小、企业利润下降。

    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也属于调节能力差的能源,昼夜变化、气象条件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均会对发电产生影响。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调峰和调频能力,其接入对电网接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可调可控性差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国内的电网也未能升级到与其匹配的程度。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接网工程规划建设不协调,发电工程与配套电网工程核准及建设周期不匹配,给可再生能源及时并网和消纳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限电的背后,则凸显出电网滞后在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作用。如果电网对新能源兼容性较好,一些风机即使没有低电压穿越,电网也能抵抗住。

    技术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电网规划》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其中前三位分别为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和大规模储能系统。

   显然,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制肘问题必须依赖于智能电网等技术支撑。业内人士称,即使政府有意推动解决新能源并网难问题,也必须先攻克电网发展本身的技术难题。

    对此,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接受《国企》记者采访时指出:“智能电网具备可靠、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从而推动分布式和大规模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对电网冲击较大,传统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有限,而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因此能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