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请进来”与“走出去”

“请进来”与“走出去”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25-11-13

自2008年破土动工以来,福清核电站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科普与核能发展战略的深切期许,巧妙融合“请进来”的开放姿态与“走出去”的主动传播策略,构建公众信任的桥梁。

6400.jpg

企业躬耕:谱写核能安全的篇章


作为公众沟通的核心,自2008年项目开工以来,福清核电持续开展公众沟通工作,通过大量、多样的科普宣传,消除当地政府、社会对核电项目的恐惧,以增强公众的核电接受性。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专属于福清核电公众沟通的策略。


一张名片增士气,提振核电影响力。福清核电利用“华龙一号”这张国家名片,实现了公众宣传、形象提升、旅游发展的“三维协同”。


两级队伍齐发力,内外阵地共宣传。把宣传团队作为公众沟通顺畅推进的坚强后盾,福清核电创新性地践行了“党建引领,业务并进”的沟通模式,巧妙地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实践相融合,激励全公司员工化身核


电知识的传播大使,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科普大军。同时,搭建多种科普平台,构建公众沟通坚实阵地。福清核电精心打造了内部的核电科普展览馆,与此同时,与福建省、福州市和福清市科技馆皆携手合作,将生动详尽的核电科普知识融入科技馆的展示体系之中,向所有访客免费开放,实现了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补,确保了沟通的广度与深度。


品牌塑造分类精,协同沟通显成效。为提高公众沟通成效,福清核电不断创新沟通方式,探索沟通技巧。一是通过塑造科普品牌,提升活动知名度,孕育出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诸如“乡里乡亲探核电”、“开学第一课”、“@核你一起”、“走进华龙一号”等。二是采取了高度定制化的科普策略,旨在通过精准的内容与渠道,有效对接各类公众的需求,实现了核电知识传播的“私人订制”。三是践行“主体协同”的核心策略,通过与政府、媒体等多个关键主体建立合作网络,有效提升了公众沟通的质量与效率。


政企和声:友好政府助沟通


在核电事业的公众沟通版图中,福清核电与地方政府的和谐共生关系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基石。历经10余年的稳健运营,福清核电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福清市政府之间形成的紧密且支持性的伙伴关系。


高层引领、部门联动,构建坚实后盾。福清核电以其显著的综合效益——年发电能力超过500亿千瓦时,占据全省用电量近五分之一,直接及间接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带动当地GDP增长达4000亿元,不仅在经济领域成果斐然,同时在社会与环境效益上也表现卓越,这些都为其赢得了福清市政府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


政策护航、人才汇聚,打造坚实发展基石。福清核电的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福清市政府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扶持体系。这一系统性支持不仅为核电站的长远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极大促进了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福清市政府通过前瞻性的政策规划、积极的人才战略以及细致入微的民生关怀,为福清核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不仅推动了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福清市的经济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能。


官方助力、宣传加码,拓展沟通窗口。福清核电的科普与形象推广,在福清市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官方的助力无疑为核电的公众认知与品牌形象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第一,资源共享,活动共推。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公共资源,为核电科普活动提供物理空间与人力支撑。第二,权威背书,渠道拓宽。地方政府领导的直接参与,不仅加深了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互动,还通过政府官方渠道对福清核电的各类活动进行报道,赋予了宣传内容更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学校科普、企业合作宣传等活动在政府的加持下,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可。第三,工业旅游,新形象塑造。福清文体旅局创新思路,将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福清核电成为这一模式的亮点案例。通过精心规划的旅游线路,如“御冠食品—两国双园展览馆—瑞岩山景区—福清核电”,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更让福清核电成为展示科技进步与工业美学的新窗口。第四,持续升级,未来可期。展望未来,地方政府持续深化“工业+旅游”的融合模式,不断优化升级旅游线路,强化福清核电作为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地位,既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又助力福清核电品牌价值的提升,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6400.jpg

社企共鸣:包容环境显成效


公众支持是核电项目长期平稳运行的核心,福清核电在与当地公众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周边公众的生活水平;另外,核电的企业文化也不断与当地融合,对当地公众的教育、科学素养、精神文明提升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当地公众所处的经济发展、华侨文化也共同为核电的安稳运行提供了包容的发展环境。


华侨文化带动,核电包容强。一方面,福清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和对国际趋势的敏感性,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并支持现代化、科技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对于核电这类高科技、低碳的能源形式,华侨群体往往视之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这种观念通过他们的交流与互动,自然传递给了福清本地的居民。因此,福清民众对核电项目的风险评估更为理性,对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认可度较高,这显著提高了核电在当地实施的社会基础和公众支持度。


沿海经济发展,营商配合好。“视波涛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体现了福清人经商的勇气与执着,长久以来沿海的经商氛围也使福清人逐步树立了风险意识。在提及核电风险与经济发展关系时,福清市文体旅局工作人员认为:“两权相害取其轻,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点代价、风险都没有。”这反映了福清各界对核电项目持有的一种现实而成熟的视角,即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理智地评估与接受合理的风险,体现了政府与公众对于核电项目风险与利益的深刻理解和正面接纳。由此,福清核电的顺利入驻,为当地营商提供了契机。


科普成效显著,知识接受快。福清核电在持续的公众沟通与科普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定期举办的核能公众沟通论坛、核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将原本单一的灌输式宣传转变为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对话交流,有效加速了公众对核能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这些努力在福清市政府的协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市科协有关人员表示:“至2020年底,当地公民的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3.8%,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含农业人口设区市首位。”这番话显示出福清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的领先地位。


这一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不仅反映出福清市民对核电技术的科学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也为核电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认知环境。在教育领域,福清核电的积极影响更是深入人心,学生群体对核电相关的课程和群体表现出浓厚兴趣。市教育局表示:“不少学生都喜欢跟核电的小朋友凑在一起上课,觉得他们学风好、素质高,家长也重视教育。”这进一步体现了核电文化与地方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了教育质量与科学素养的双重提升。


此外,福清核电还致力于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如通过打造“核谐小镇”等特色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地方旅游文化内涵,也展现了核电与地方文化的和谐共生,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核电的正面认知。(原文刊于《中国核工业》杂志2025年第10期)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