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5-07-08
记者:新厂区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项目组分享这段不凡历程。首先,热烈祝贺项目即将圆满落成!此刻,站在即将竣工的厂区前,项目组的心情如何?
项目组:感谢记者的祝贺!此刻站在这里,看着拔地而起的厂区,我们的心情既激动又感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从一片空地到如今规模初现,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和协作伙伴的支持。
激动是因为我们即将见证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启——这里不仅是硬件的落成,更是未来创新、效率与发展的起点;感慨是因为回望过程,无论是攻克技术难题、协调多方资源,还是应对天气或供应链的挑战,团队始终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坚持到了最后。
当然,压力依然存在——竣工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调试、投产同样关键。但此刻,我们更想说的是:自豪与感恩。自豪于中国速度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感恩于所有建设者的付出。新厂区不会辜负期待,它将承载更多可能!
记者:回顾从蓝图规划到如今的最后冲刺阶段,整个项目周期走下来,项目组最想用哪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这段经历?
项目组:我们想用“高效”“品质”“团队”“坚守”来总结。
“高效”体现在我们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例如,办公楼装修与土建工程同时进行以节约工程建设时间,夜间运输材料、白天施工的“无缝衔接”模式,都让效率实现最大化。
高效不等于妥协,因为我们坚持“品质”是底线,从原材料采购到施工细节,我们始终以高标准的要求自我加压,比如坚持原材料到工地后举牌验收,钢结构驻厂监造,混凝土养护时团队宁可延长工期也绝不提前拆模。在装修选材上,我们更坚持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能有效保障员工健康与环境友好。
“团队”是核心,上到管理层“现场办公”的决策速度,下到技术员、监理团队共同商议提出的高支模搭建优化方案,每个人都是“主角”。最难忘的是去年大暑天,现场施工开挖出暗塘,需制定施工方案,项目组知晓后为不耽误工期也是立马组织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项管等十几人的团队至现场实地勘察,大暑天因高温中午是工地禁止施工阶段,但临时组建的团队顶着烈日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那一刻没有职务之分,只有共同目标。
“坚守”则不仅是时间的投入(项目部保证每天都有人值守,协调分包及时处理问题),更是对初心的坚持。当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我们选择多熬一夜;当遇到技术分歧,团队会争论,各抒己见,只为找到最优解。我们始终相信,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企业未来的基石。
记者:项目启动时设定的主要目标(如预算、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指标等)完成情况如何?有哪些方面是超额完成的?
项目组:我们设定的预算、工期、零重大安全事故等目标已基本达成。
施工过程我们对细节不断优化,比如光伏雨棚立柱预埋、楼顶排水孔优化等,严控施工成本,预算控制超预期;工期虽遇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台风、梅雨季节,但通过动态调整如期交付;质量方面,建筑主体一次性通过阶段性验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全程零重大事故,累计安全工时超过7000小时。同时绿建技术指标都符合相关要求,并通过审核,光伏发电等设计显著降低能源成本。
记者:新厂区的落成,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物流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
项目组:新厂区的落成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优化了物流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效率提升:引入智能化产线及设备(自动装配线、检验线、嵌绕线等)和工业物联网(ERP、WMAS等)系统,关键工序效率及产能都将大大提高。同时针对工艺布局,我们采用实用为主、适度超前的理念,逐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步,确保平稳完成搬迁,减少对销售影响。第二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第三步进军现代化企业模式。
运营成本降低:公司新厂区将停车场布置在车间顶楼,停车位上方安装雨棚及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降低了能源成本,电力成本下降约30%。
物流优化:从设计阶段我们通过物流中心化设计,大幅减少了物流运输,采用物流最优方案,同时优化车间功能区减少物料搬运距离,减少人力成本。
记者:新厂区的建成对公司整体产能提升将带来多大的影响?预计能提升多少产能?
项目组:新厂区生产规模显著扩大,建筑面积扩大至原来的3倍,随着多条自动装配线、检验线、电机嵌绕线及多刀库卧加等设备的引进,预计整体产能将大幅提升,一期可以达到每年五万台的产量,生产产能可扩大2倍左右,这是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柔性生产模式(如部件预装配)助力公司从“规模生产”转向“敏捷制造”,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记者:新厂区的落成,在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如新产品线、新市场拓展、研发能力提升等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项目组:新厂区的落成是公司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未来发展:
新产品线拓展:新厂区配备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更大的产能空间,能够支持公司引入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业务矩阵。
新市场开拓:产能的提升使公司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国际市场的订单增长。新厂区可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助力海外业务拓展。
研发能力升级:新厂区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并在综合楼建设了空中花园,可开展常辅技术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例如,在大扭矩、智能制造、新材料或数字化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产品迭代和行业领先性。
可持续发展:新厂区采用绿色低碳设计,如光伏发电、节能设备等,这不仅符合ESG趋势,还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提升品牌形象。
总之,新厂区不仅是产能的物理扩张,更是公司技术升级、市场渗透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