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发布日期:2016-06-06
在旁人眼中,位于北京西三环航天桥东南角国防科工局大楼的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日前,记者有幸走进这里,近距离“观察”了我国的核事故应急工作。
基础设施作保障
“在这里,可以与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成员部门、省级核应急办、核设施、技术后援等68家单位互通互联,其中29家单位已经实现了专网连通和视频连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姚斌介绍说:“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这样的核电大省,还有秦山核电基地等核电厂,如果启动核事故应急响应,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与现场指挥部进行沟通会商、协调处置。”
建成于2003年的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承担着国家日常核事故应急值班和核电厂运行工况数据传输等管理工作,在发生核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协调委开展各项应急工作,为国务院领导、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近年来,以响应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核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使我国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大幅提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核应急医学救治、地震监测等网络,启动了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与核应急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整合升级,省级核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实现与本行政区重要核设施网络对接。
在响应中心的墙上,几组醒目的图片映入眼帘。“这就是国家启动核设施核事故应急响应后,协调委部署或组织协调相关方实施的9大任务、9大行动等。”姚斌说。这些内容在2013年新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十二五”期间,不仅发布了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还制定并发布了近50部规章、法规性文件和制度规范。
“核应急是一项在特殊情况下组织实施的系统行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需要中央政府、军队、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众多单位参与。”姚斌说:“无论是根据实际情况还是国际经验,我们都需要建立一套协调机制,这个职责由协调委承担。在启动核应急响应后,可以组织大家到这里来,一起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研判、部门会商和协调处理。”
一场演习见真知
2015年6月26日上午,一场“神盾-2015”国家核应急联合演习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台山核电1号机组模拟核燃料、蒸汽发生器出现问题,叠加地震及设备故障导致厂外电源丧失的情景,核电厂失去全部应急电源进入场外应急状态……
在现场,台山核电应急组织全部启动;位于北京的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核管委按程序启动各级响应行动。4个小时中,解放军、外交部、公安部、环保部等多个单位的2000多名工作人员以及多艘舰艇、多架飞机参与到演习之中。
“神盾-2015”标志着我国核应急演习工作的一次全面升级。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核应急演习演练和培训扎实有效,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组织实施完成核电站首次装投料前场内外联合演习。各级核应急组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0多起,培训近万人次。
“我们将核应急作为一个系统工作来抓。比如新建一个核电厂,在选址时就要从核应急角度进行评估,也要有一套相应的核应急预案。在建成投运后,必须要有一套核应急体系,对各类工况都有应对的标准和程序。”姚斌说。
至于《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姚斌认为:“现行的《条例》是1993年发布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时间。其间,中国核能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时只有几台核电机组,到现在投运机组30台、在建机组24台。第二,我国核应急的体制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国务院的部门机构都几经调整。第三,国际国内对核应急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三年,这次带到会上要更广泛地征求大家意见,为进一步修订做准备。”
比起规章、制度和标准,《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的制定工作更是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在已经提交国务院、全国人大的两部法律草案中,核应急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推进核应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在法规层面要推进《核应急管理条例》,在规章制度层面要推进与核应急相关具体的规范、导则细则、标准体系。”姚斌说。
一场危机促提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事故,惨痛教训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核能事业。而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却使得我国在核应急方面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姚斌说:“在福岛核事故、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中,我们都积极稳妥应对涉核突发事件。此外,随着人们对核的关注度、敏感性不断提高,核应急工作也在相应地不断进步,引导人民群众、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看待这些问题。”
经过了日本福岛核事故,世界对核能发展进行了重新认识,对核应急工作做出了重新安排。“福岛核事故后,法国组建了300人的核应急救援队,任务是24小时之内覆盖法国境内所有核电厂。他们认为,核事故发生之初,应该有一支重要可靠的、可以集中使用的力量解决危机。”姚斌说,“其实,每个发展核能的国家都必须有这样的力量,只是名称、编制略有不同。”
今年5月22日,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成立。对于这种组织方式,姚斌说:“毕竟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极小极小,我们不可能为了应急专门组织一支队伍。这就要体现核应急工作24字方针中的‘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的原则。‘常备不懈’就是要求我们经常抓、认真抓,不能麻痹、不能放松;‘积极兼容’就是要依托现有力量,通过投资建设、科学预案、加强训练,将其建设成为常备力量,把原来碎片化的组织人员整合成具有专业素养、可以集中使用的‘拳头部队’。”
除了国家级救援队,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还设立了8个国家级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25支救援分队和3个培训基地,启动了中核集团、中广核、国电投3家核电集团的救援基地和快速救援队建设,核应急救援力量得到持续提升。
顶层思想聚共识
2014年、2016年,习近平主席连续两次出席核安全峰会,先后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和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动全球核安全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思想。今年5月22日召开的协调委五届三次会议,贯彻落实习主席的重大思想,总结梳理了“十二五”工作,研究部署了“十三五”工作。
姚斌认为:“核安全可以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核安全主要是在核设施的选址、建造、运营过程中如何严格评审、加强管理等。从广义层面来理解的话,核安全涵盖的范围包括一个国家核的发展、核的管理、核的装备还有核事故的应急。核应急是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还要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实现国家核应急工作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从能力、技术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大部分都已经具备,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预案、组织指挥、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的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结构优化。”姚斌介绍说,“就像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多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索引分类就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核应急的能力、技术也是一样。”
此次协调委五届三次会议指出,各级核应急组织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及“四个并重”、“四个强化”指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把国家核应急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高玥)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