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高度角随着夏至的结束逐渐走低,但福清灼人的烈日却并未按着应有的轨迹有所收敛。无法举目望日的天气里,一席红衣日复一日地穿梭在现场,成为福清核电项目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就是福清核电现场的孙洪光。
宁让千人“骂”,不让一家“哭”
作为一名现场安全人员,孙洪光有着属于自己的底线与执着:“严把安全关,时刻紧监督;“宁让千人骂,不让一家哭”他奉着这句岗位格言,走过了十年春秋铺就的安全道路。
区域巡检、高风险作业及危大工程先决条件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班组安全作业等是他每日必备工作。在他眼里,每一个细微的隐患都是未来蛀空大厦的白蚁,必须彻底找出,坚决消除。“安全”这一警戒线,绝不允许有任何松懈。当作业人员手持扳手拆除脚手架时,他会出现在旁边,提醒他注意临边落物;当工作风险分析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会逐字逐句检查分析是否到位;当工作人员进行打磨作业时,他会告知对方做好相应防护······每一句看似不经意间的话语,是他从业多年来紧拉安全警戒线形成的条件反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存在着隐患。
福清核电现场十五条红线“零容忍”,他牢记于心,并致力于不让现场作业人员出现违章违规行为。“‘零容忍’不仅仅是一条线,更是保护大家不受伤害的一把伞”,孙洪光面对近乎严苛的十五条红线如是说。每一个现场工作的人,都拥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可能是一个人的丈夫,也可能是一个人的父亲,也可能是一个人的儿子;而她,可能是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人的母亲,也是一个人的女儿。安全警戒线稍一松懈,带来的便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孙洪光常常紧绷这根弦,拉起安全警戒线,围住了现场这一方天地。
把好一线教育关

现场作业人员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与熟悉,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部工程建设的安全。因此,一线人员的教育便尤为重要。
由于现场人员文化水平不一致,如何将知识输入到他们脑海中也便成为了一道难题。同时,现场每天有一千多号作业人员以及不同的进撤场人员,孙洪光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孙洪光会将书面化的教学语言转为通俗易懂的字词,让员工印象深刻;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他会延伸字句含义,加深员工记忆。
除了“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也是他常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只有通过自身实际做法才能更好地带动现场人员学习。当施工现场出现的物品不规范放置现象时,若为大型物料,他会立即找来责任人告知他不规范的原因,并告诉会给施工现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若为较小的物件,他会自己动手把它放置到一个安全位置上或者物料存放处,带动作业人员日后自觉放置。此外,他还经常随手将通道或作业区域内的碎小垃圾顺手捡起来放进垃圾箱,从而带动他们学会整理、整洁,保护施工环境。
教育是国之根本,安全教育则是项目根本。严把一线安全教育关,不仅仅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神圣的使命。
守牢党员责任岗
除去“安全员”这一身份,他还是一名拥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鲜艳的党旗与他身上那席红衣相得益彰,“党员”的责任也便显得更为重大。
自福清核电现场开展党建联建以来,项目部持续开展党员联系班组,身为党员的他通过进驻班组这一形式,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牢守住自己的责任岗位。
对于班组人员来说,最害怕的无非是“小红人”。要想融入班组,更好地服务班组,便要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孙洪光深谙此理。在班组里,常常能看见孙洪光身影,在检查完安全隐患的后,顺便和班组人员谈谈心,了解他们在工作及生活上的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认真听取,耐心疏导,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早班会也是他参与班组活动的一个途径。通过在早班会上讲解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循环讲解劳保的正确穿戴和工机具的正确使用、开展实操活动等,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帮扶班组,消除隐患的目的也便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个岗位便是一份职责,一份职责便是一种担当。孙洪光以伏枥老骥的姿态,不惧骄阳,不畏寒冬,不惮风沙,坚定向前,誓把安全防线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