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CNPE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发布日期:2019-07-22
核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后投下两枚原子弹。原子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被世人见证。
1954年6月27日,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建成发电,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启了原子能工业的新篇章。紧随其后,美、英、法等国也相继建立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核电工业,并积极建设核电站。
那么,“核”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核”首先是与核武器、核电站、核事故三者挂钩,当然常见的还有辐射、放射性等等。
根据某互联网大厂给出的统计工具,我们一探究竟。
在挑选了“核能”、“核电”、“核事故”、“核泄漏”、“核武器”五个词后,我们选取了近半年的时间跨度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 百度搜索指数 (核武器 核电 核能 核事故 核泄漏)
由上图可知,搜索指数的平均值排序为:核武器>核电>核能>核事故>核泄漏。从搜索指数的平均值来看,“核武器”词条频度较为均衡,稳居五个词条之首;“核电”词条在几个特定时段备受关注,几次热点都是与核电股有关;“核事故”、“核泄漏”热度极低,与其他词条形成了鲜明对比,似乎网民对此并不感兴趣。
然而,当我们替换几个词后,再做对比却发现了情况与想象的不同。
△ 百度搜索指数 (核武器 核电 核能 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
△ 百度搜索指数 ( 切尔诺贝利 三哩岛 福岛)
换上“切尔诺贝利”一词后可以看出,该词条的热度远远超过其他几个词条的总和。对此,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得出两条结论:
1.公众对涉核领域的关注点集中在核安全与核事故方面;
2.“切尔诺贝利”成为了“核事故”的代名词。
核电事故造成的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和损害是核领域的关注重点之一。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严重核事故的后果也是时常被反核人士拿来当作反对核电的论据。
针对核电的过往,早先有一种思维并不愿过多提及核事故的细节,认为这将不可避免地激起一些非理性的反核声音。“核安全是核行业内部的专业技术问题,为使项目稳妥开展,最好避开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敏感话题。”
然而信息时代到了,“To 避 or not to 避,that is a question.”
信息技术越发达,谣言传播越便捷。流言后的辟谣,一步慢、步步慢。漩涡之中的当事者,与其选择被动应对,还不如主动公布事故全过程,还原历史真相。
事实上,有不同声音并不是坏事,但争论中若采信了不准确、夸大甚至刻意歪曲事实的核事故调查研究,则会使争论本身丧失应有的意义。部分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此过程中也易受之误导,在正式场合使用一些未经权威机构论证的资料,不仅影响了核电的公众形象,还不利于核电的健康发展。
在西方国家核电项目大干快上的年代,虽然关于核电安全性的争议从没有消除过,但人们在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面前实在难以放慢脚步。直到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事故的发生才第一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三哩岛核电站
三哩岛核事故后来被划为5级核事故,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死亡或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叫停核电高歌猛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系统设计、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改进,并拓展了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核事故的认知范围。
就在刚刚结束对三哩岛核事故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之时,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次给核电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这场惨烈的事故造成了数十人死亡和大范围的环境破坏。除直接损失外,此次事故对社会、心理等产生的综合影响难以估计,也使世界范围内核电的发展基本停滞。痛定思痛,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迫使核电行业此后摒弃了没有固有安全属性的设计理念,并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安全文化。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尽管人们对核电安全的信任遭受了重大打击,但是伴随着技术的提升,公众的信心又开始在缓慢恢复。然而就在行业刚刚恢复发展之时,2011年太平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日本福岛核电站场址。在极端恶劣的地质、气象灾害之中,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事故后恢复工作中得以缓慢改善,但至今尚未彻底消除。
核事故给人们带来的记忆是伤痛的,但世界上大部分核电国家并未因此而放弃核电。我国能源供需失衡,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供给,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核能仍旧是不可或缺的能源组成部分。从核电发展史看,全球核能发展不会因事故而停止;从核电安全性看,每一次核事故都是对核电安全性的再认识,促使核安全理念和核安全标准进一步提升,核电技术水平实现再一次跨越。因此,在我国积极发展新一代核电技术的当前,回顾和反思过往的三次严重核事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核安全内涵的理解。
第一次严重核电事故——三哩岛核事故发生至今已过去40年了。2019年,迷你剧《切尔诺贝利(Chernobyl)》的热播再度引发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广泛讨论。7月,就在全剧刚刚完结之时,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主编的《世界三次严重核事故始末》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世界三次严重核事故始末》
受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委托,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对世界三次严重核事故调查报告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调查研究资料,结合多年核电工程经验,编写了《世界三次严重核事故始末》一书。本书从三次核事故出发,阐述了事故发展始末、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事故后恢复、经验教训等内容;并介绍了我国在面对国外发生核事故后的思考与行动。编写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为读者还原事故的全貌。这本书可以为专业人员在工作中提供有力支持,也澄清了公众对三次核事故的诸多疑问。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我国三十多年核电安全发展历程就是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安全水平的一部发展史。回顾历史,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